30歲,到底該選擇生小孩還是拼事業?美國女醫師這樣分析女人最艱難抉擇

2020-10-07 15:09

? 人氣

好萊塢明星看似幸福快樂的結局,仍屬數字中的極少數,那些成功案例光鮮亮麗的背後,又有多少女性因受孕失敗而陷入低潮,卻必須在白天時擦乾眼淚,強顏歡笑的到職場上打拚,把辛酸一個勁的往肚子裡吞。醫學上給予熟女生子的幫助確實不小,卻無法有絕對的保障。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最新數字,十五到四十四歲的女性有十一%被檢測出有不孕症等相關問題,其中二十九%能透過醫學幫助順利懷孕,但只有二十四%能順利產下孩子。也就是說,超過七成求孕的女性無法藉由醫學技術順利懷孕,即便花了大錢求助於醫學,仍飽受求子不順的痛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業、愛情、親情三得意,可遇不可求

朋友小娜和老公在矽谷灣區買了一棟房子,住北加州的人都知道,這在矽谷天龍國 就表示「you’ve made it」 的象徵。小娜在科技公司當主管,老公是醫院的人事經理,兩人白天認真工作,回家卻愛種有機蔬果,種出來的佛手瓜是我吃過最清甜的品種。他們看似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小娜卻告訴我,她為了生小孩受盡各種折磨。

小娜在做試管嬰兒的過程,必須整天吃賀爾蒙、打賀爾蒙,在身體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還是硬著頭皮將僅有的兩個胚胎植入,最後卻因為不穩定而導致流產。但小娜說身體的痛苦不是最難熬的,最艱辛的是心理的折磨,受賀爾蒙以及結果成敗的影響,她的情緒搖擺不定。「我回頭看才發現,花了那些年輕歲月努力工作,到頭來卻因為長期工作的壓力,賠上了擁有家庭的夢想。」小娜說著,哭了出來,我在旁邊也一陣鼻酸。

吉賽兒是C在洛杉磯診所的同事,是個年過四十的小兒腦神經內科醫師。事業有成的她,和身在東岸的建築師老公過著遠距離夫妻生活,假日互相探望,長假就一起旅行、享受生活。吉賽兒每年替診所賺的營業額至少八十萬美金起跳,最近忽然發現自己想生孩子,才驚覺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於是卯起來看不孕症專科。最後吉賽兒為了能和老公積極做人,決定狠下心揮別高收入的診所,搬到東岸重新共組家庭。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四十到四十四歲沒有小孩的人口,在一九七六年約占一成,到了我們這一代攀升至五分之一。其中選擇不要小孩、和努力懷孕卻毫無結果的比例,則各占一半。我們往往聽到的口號就是努力工作、充實自己、不要被家庭束縛……這些我都同意。我並不鼓勵沒準備好的女性隨便抓個人結婚生子,只為了和妳的生理時鐘賽跑,但我也認為女性應該在面對經營家庭和衝刺事業的抉擇前,要有更完善的了解和準備。很少人會告訴妳做人工受孕每天被針扎的痛苦,或是流產而導致的低潮期有多難受,以及高齡產婦必須面對的風險。無論在美國或臺灣,面對這樣敏感的議題,似乎都還是在姐妹間的耳語流傳居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