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和人工飼養的動物肉,營養價值竟然差這麼多!食品專家道出驚人的肉品秘密

2017-10-03 10:25

? 人氣

而且儘管糖通常會用在燻製的過程中,殘留在最後成品中的量卻非常少,並不構成問題。沒錯,你可以食用培根、火腿和其他燻肉,但要記得,它們可能是最富含脂肪的肉類,所以要確保原料都是來自草飼或放牧來源。香腸和其他類似的熟肉製品也要注意,就算是用優良肉品所製作,茄科植物和種子卻常被用在調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草飼和放牧動物得到的肉類營養密度傾向於比傳統飼育的肉類更多,儘管確實的營養成分會隨著動物品種不同以及不同牧場飼養的動物而不同(還會受季節和飲食補充品的品質影響),草飼和放牧所得的肉品傾向於含有更多的礦物質及維生素(有時含量會高出許多),同時也含有更佳的omega-6對omega-3脂肪酸比例。

舉例來說,草飼牛肉含有十倍於穀飼牛肉的β胡蘿蔔素(一種類胡蘿蔔素──即一種抗氧化劑和維生素A前驅物),而維生素E的含量則是穀飼牛肉的四倍;草飼牛肉的維生素B群、鋅、鐵、磷及鉀的含量也比較豐富。同時因為放牧的動物能在太陽下活動,牠們的脂肪也成為維生素D的來源(這在集約畜牧的動物身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散養雞的維生素E及鐵的含量也比傳統飼育的雞來得多。

草飼和放牧的肉類的水分含量比起傳統飼育的肉類通常低很多,而且整體來說也比較瘦(這表示含有比較多蛋白質!)。這些動物的脂肪也健康得多,與穀飼肉品相比,草飼肉品含有大約四倍以上的omega-3脂肪酸(是以非常有用的DHA及EPA形式存在)。草飼肉品的omega-6脂肪酸含量也少得多,因此在草飼肉品中,omega-6對omega-3脂肪酸的比例通常都是最理想範圍的三比一(不過可能會低到四比一或高到穀飼肉品中的二十比一,因牛隻確切的餵食內容而改變,不過也與肉的部位有關)。由草飼牛所得的肉品(及乳製品)是共軛亞麻油酸(CLA)最廣為人知的來源,草飼和放牧肉品也傾向於含有更多的油酸。

有趣的是,由草飼和放牧動物而來的肉品在處理和儲存過程中也比穀飼肉品不容易受氧化作用侵害,這反應了(至少一部分)這樣的肉類和脂肪中抗氧化物(像是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的濃度較高,這代表較不會變色、較長的儲存期限和更佳的風味,事實上,已有許多研究調查在工廠化飼養的動物飲食中添加營養成分來模仿草飼和放牧肉品中這些特性的可能性。

要注意的是,草飼代表的是青草養成(意思是動物一生都靠青草過活),但有些牧場主是採用「穀類養成」(牛隻飼養最常這麼做)。不幸的是,穀類養成會削弱草飼肉品的許多健康益處:草飼肉品中令人滿意的omega-6與omega-3脂肪酸比例可能在餵食以穀類為基礎飼料的短短的一個月內完全被扭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