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句台灣人常說的口頭禪,其一竟是社交殺手?一場課堂實驗揭驚人真相

2020-09-30 12:26

? 人氣

「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啊!這樣的話,我可以負責買材料。我家附近有賣日本食材的超市,可以買到魚和海苔。也買個酪梨給不敢吃生魚片的人。」

「好!」

「感覺很有趣呢!既然是難得的聚會,要不要大家一邊吃壽司,一邊分享自己研究的題目?這也可以勉強算是個讀書會吧。」

「好!」

表演進行得越來越有趣,已經到了老師不得不喊停的地步。

「好啊,但是」讓人困擾

結束「只說好」的表演之後,課程終於進行到最後一種類型。那就是意見領袖必須回答「好啊,但是」的類型,剛剛「只說好」的表演讓大家不亦樂乎,大家躍躍欲試的模樣至今我仍印象深刻。

「那麼,週末來辦個壽司派對吧!」

表演同樣從這句話開始。

和前面不同的是,這次意見領袖回答:「好啊,但是......」

「但是什麼?」大家回頭對著意見領袖問。

意見領袖扭捏地小聲說:「沒有,我是說,壽司我是很喜歡啦!但會不會有不喜歡的人?」

成員也沒有因此停下來,似乎是因為有了第一次不停被拒絕的表演經驗,使成員都對此免疫,我覺得這次的對話變得不一樣了。

「我知道了,那為了不喜歡壽司的人,也加入酪梨吧!」

「好啊,但是......」意見領袖再次扭捏地說。

「這次是怎麼了?」

「我覺得也會有討厭酪梨的人,那些人要怎麼辦?」意見領袖的態度曖昧。

「你是不是討厭壽司啊?」

「不是,如同我前面已經說過,我是贊成壽司的,但是我也想尊重其他人的意

見......」

這段對話好像永遠無法結束,觀看表演的大家也不知為何地開始變得沉默。這相當不可思議,在一直說「不要」的那時大家反而會笑,與現在的表演相比,當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這種模糊不清的回應,到底是反對,還是贊成?因為感受不到意見領袖的真正想法,讓大家感覺很不耐煩。只要不知道對方內心在想些什麼,就會讓人感覺不安。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教室的氣氛令人很不舒服。

對我來說,在這三種類型當中,「好啊,但是」是最具有衝擊性的。

說「不」時,反而會出現了熱狗、漢堡等各種派對食材的「替代方案」。這和回答「好」的時候不一樣,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想法。

不過,「好啊,但是」的類型,乍看之下,意見領袖是贊成的,但因為後面加了各種「但是」,導致提案方也變得僵化,每位成員都堅持非「壽司」不可。對話開始變得在小地方打轉,無法往外延伸。

遠離把「好啊,但是」掛在嘴邊的人

在商場上,我到現在還是不和會說「好啊,但是」的人來往,雖然他有一瞬間接受了我說的話,不過接下來他就會「猶豫」。當然,在進行商業往來時必須慎重、小心,但在重視多元的現代,最好還是能先注意到各種「該小心的地方」。

我覺得一開始就拒絕我說「不」的人還可以接受。但「假裝」贊成,讓人最困擾,這些人同時會把「話是這樣說」、「儘管如此」掛在嘴邊的類型。

這是有關我參加史丹佛大學特別課程的個人見解,當然在做生意時也會有必須說

「好啊,但是」的狀況,但在討論新想法時,是該小心別說出與「好啊,但是」這類的回應。

作者介紹|竹下隆一郎 

1979年生,慶應大學法學院畢業。
 
200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曾擔任經濟現記者、史丹佛大學客座講師,2016年起擔任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輯。目標是成為「產生對話」的媒體。

2017年,《哈芬登郵報》創立的第5年,達成了網路媒體前所未有的5年即轉虧為盈。

2018年達成每月2,200萬網站瀏覽人次。現正努力擴大網路直播節目「HUFF TALK」的觸及範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采實文化《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原標題:一個人的口頭禪,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