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同學的5個人,為何畢業20年後成就差距這麼大?一窺他們的人生故事:靠爸下場竟超慘

2020-09-29 16:41

? 人氣

在學期間大家都站在同一條線,可是畢業後跑的速度可就不同了。(示意圖/取自photoAC)

在學期間大家都站在同一條線,可是畢業後跑的速度可就不同了。(示意圖/取自photoAC)

(01)

朋友參加畢業20年後同學聚會,親睹了5個同學的人生經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位同學。

在學期間他是最讓人羨慕的,大家苦學搏個前程,他的前程早就由父母安排妥貼,入校讀書,就是陪窮家孩子們玩玩。

他父母都在實權單位,堅信無論時代怎麼變,權力不會變。與其在商業市場上碰到頭破血流,不如進入薪水高的安穩單位。所以這孩子畢業後就頻繁報名各種考班,折騰了五年筆試成績才入圍。

只要入圍,面試就不會有問題。於是他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票子迅速到位,而這時候,他的同學們還在市場上「證明自己」。

畢業十年,他的人生達到輝煌頂點。

但20年後,麻煩來了。父母早已退休,當年的關係與人脈蕩然無存。權力的確沒有變,但跟你再沒半毛錢關係。新領導對近親繁殖者極度厭惡,一直在清理舊關係戶。方法就是建議這些人主動辭職——如果不肯,每年有兩輪「業務考試」。考的就是些與業務相關的抽象理論,考後成績排末尾兩名自動除名。

他掂量了一下,感覺自己應該不會是末尾——然而他恰恰是。

就這樣他失業了。

爸媽的關係,早已進入骨灰盒了。現在的他誰也指望不上了,只好轉而研究地攤經濟,想在40歲後重新開始。

第二位同學。

他沒有背景,只有背影,性格又倔,一雙噴射著怒火的眼睛,說話特別嗆人。他也曾進入大企業,但立不住腳,三個月就被要求走人。此後他打零工多年,甚至還在工地上班過。最後他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東挪西湊借了點錢,開了個店鋪——理所當然的倒閉了,他根本不懂得店鋪怎麼營運。

他現在正打離婚官司。以前,他和第一位同學沒什麼交集,但現在,忽然間兩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說到底,他們是殊途同歸。

第三位同學。

這位同學性格穩重,沒有第一位同學的背景,但比第二位同學有腦子。他選擇了一家很不錯的國企入職,此後一直追隨主管,鞍前馬後,衝鋒陷陣,靠了苦幹與忠誠得以晉升。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追隨的主管犯事,他也差一點進去,幸好他還算清廉,沒有把柄落在人手。但經此一番地震,公司環境徹底變了。現在他是一名永無晉升希望的中層,每天上班如坐牢,特別的不自在。

第四位同學。

這位同學走的是科研路線,當他發現自己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時,就果斷考研,最後他落入一家科研單位。薪水不高,但隱形的福利還可以。最主要的是單位和企業有些合作項目,這種項目一旦碰準了,就能夠賺大錢。

第五個同學。

這位同學是個女生,畢業後選擇了個跟自己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站櫃檯裡做銷售員,售賣建築瓷磚。很長一段時間,同學們把他和第二位同學視為「同一個層級」,別人都往上走,就他們倆向下滑。

但和第二位同學有區別的是,她在站了兩年櫃檯後,開始自己租櫃檯,五年後自己開店鋪,成為品牌代理商。房地產業火爆階段,她迅速撈到盆滿缽滿。而當房地產業周期變冷,她急流勇退,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現在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朋友圈裡兜售自己編織的小掛件。談不上賺大錢,但估計比上班賺得多一點。

20年前,這位同學是最讓人同情的。10年後,她只是同學中不算差的。20年後的今天,她成為所有同學中最亮的那顆星。

這五位同學的不同人生,差異在哪裡呢?

(02)

這5名同學的不同經歷,讓人想到旅遊景點的網紅橋。

網紅橋,特點就是晃來晃去。

遊客們站在橋上,用固定節奏用力擺動,並力圖維持身體平衡。動作的要領是順著橋的晃動節奏,適時的調整身體重心。如果橋已經擺起來了,你的身體重心還在原來的狀態,那麼你就忽悠一下子,被甩出去了。

網紅橋(圖/霧滿攔江提供)
網紅橋(圖/霧滿攔江提供)

這種橋,很像時代啊。

時代不是一艘趴在岸邊報廢的破船,而是一座遵循固定節奏擺動的網紅橋。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變。時代變了,你必須調整重心,隨之而變。

站在時代這座網紅橋上,橋已晃矣,而你固執的不肯應時而變,那麼你就會在第一時間,嗖的一聲被甩出去。

(03)

第一名同學,他最初的選擇是對的。父母的積累能夠運轉,為什麼不用?但當他把父母資源耗盡,就如同米缸裡已經沒米了,哪怕是隻老鼠都知道離開。但他不肯,固執的趴在一隻沒米的缸裡不肯挪窩,所以他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第二位同學更古怪,他已經長大人,但如嬰孩般的執迷於情緒化。他的倔強性格構成了他人生的障礙,但他顯然不想克服,一無所知就敢借錢開店鋪,似乎他把事業當成了賭盤,輸掉源於他拒絕動腦,不肯調整自己。

第三位同學跟第一位同學情況類似,該學的學到了,該得的得到了,就該變了。但他還停留在原地,他的選擇構成了他的問題。

第四位同學的人生還沒開始,科研機構最缺的就是既具科研能力、又有人際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如果他肯學習並獲得人際能力,他就會成為第五名同學。如果他不肯,他就會成為第一名同學。

第五位同學是腦子最清醒的,她知道自己該要什麼,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偏見。她是個善從低處入手,切入一個行業的人。前面四位同學​​,正因為把自己端得太高,才失去成長機會。

所以呀,人生不過三件事:

第一是找準行業。

以前是地產行業,娛樂產業,現在則是新科技產業,新時代的產業利潤噴發會持續二十年,挑選幾個盯上。相比於找個「穩定」的工作,這可能更重要。

第二是尋找入口。

行業的入口,一定在底端,向上找最多找到個收入卡死的管理崗。只有在新產業與市場的對接之地,才會有機會。

第三個是應時而變。

不管是機關、國企、科研機構還是某個行業,都會在資源富足時呈現輝煌,然後是資源枯竭,轉向黯淡。無論任何一個行業,利潤爆發時都可以進入,一俟紅利蝕盡,就要抽身而退,再重新開始。

說起來,人生不過是從第一步,到第三步的周而復始的循環。如同一座網紅橋,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正常的人生一定是隨著變化不斷調整,所有人生的成就,都是在這種變化中因應調整而取得的。所有人生的失落,也一定是拒絕變化而導致。這其實不需要多高的智慧,如前所述,老鼠都知道從沒米的米缸裡離開,有些人卻不肯,無非不過是內心的惰性,以及對舊有習慣戀棧罷了。所以人要有點活性,活在當下,活在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生命不息,變化不止,這樣才能始終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挺立潮頭,昂然行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霧滿攔江 (原標題:畢業20年後,讓5個同學拉開差距的秘密)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