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結子、三浦春馬為何看似開朗,卻突然決定結束自己生命?醫師揭名人自殺最常見6原因

2020-09-28 16:37

? 人氣

在明星們開朗笑容的背後,可能已積累了外人難以想像的憂鬱。(圖/竹內結子IG與三浦春馬Twitter)

在明星們開朗笑容的背後,可能已積累了外人難以想像的憂鬱。(圖/竹內結子IG與三浦春馬Twitter)

2019 年的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平均一天有 480.6 位國人死亡,其中有 10.5 個人的死因為自殺,看似所佔的比例甚小,但自殺卻是 25~44 歲這個年齡層排名第二的死因。近年來自殺更有年輕化的趨勢:15~19 歲以及 20~24 歲的族群自殺率不斷攀升,其中15~19 歲年齡層,由 2014 年每十萬人口 2.3 人自殺,一路增加到 2019 年的每十萬人口 6.2 人;而 20~24 歲族群更高達每十萬人口 11.5 人結束自己的生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名人自殺無徵兆

政府機關當然非常重視自殺防治的重要性,2019 年 6 月 19 日也頒佈了「自殺防治法」。數不清的文宣大量宣導我們應該多關心身旁憂鬱的親友,注意他們的自殺警訊,但是今年七月的兩起名人自殺案,打破了我們的想像。原來有些人在自殺之前,並不會釋放明顯的警訊,幾乎是毫無徵兆可言。

日本明星三浦春馬,以及全名沒有曝光的「北部林姓女名醫」突如其來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旁人既哀傷、又困惑:「明明毫無異狀,悲劇發生前人都好好的,照樣上班,不遲到、不早退,可是怎麼會隔一天就……」

無徵兆自殺的原因

他/她到底為什麼會自殺?這是個永遠的謎,不會有人曉得。所有的推敲,為的只是讓心碎的親友能夠尋找薄弱的交代來安慰自己,新聞上的追蹤報導看起來都像事後諸葛,只是茶餘飯後的八卦。研究顯示,自殺身亡的案例中,精神疾病患者的盛行率約為 80%,但這也表示有 20% 的案例在心理健康的範疇裡沒有病症。這些隱性,甚至可說是沉默的案例,容易受到以下的風險因素所影響而走上絕路:

‧遭遇重大的損失:如喪偶、失業、投資賠錢。
‧感情上的危機:如分手、離婚。
‧驟升的壓力:如工作量的暴增、學業上的成績不理想。
‧失去人際上的支持:如遭受霸凌、隻身在異鄉生活。
‧病痛纏身:因病厭世、長照悲歌。
‧受媒體或旁人影響:因為名人、親友的自殺,也步上後塵。

從決定到自殺只有 10 分鐘

由「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所彙整各國訪問自殺未遂的患者之資料顯示,近五成的自殺是在十分鐘內所作的決定。澳洲的數據更指出近四成是在五分鐘內下決定而自戕的。美國與澳洲的研究也不謀而合地發現:高達六成自殺未遂的患者是因為在事發前 24 小時內與親友或伴侶的發生了人際衝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才決定要自殺的。我們不時看到「盛怒之下失手殺人」的新聞,也許絕望之下「失手自殺」的黑數同樣不容忽視。

把自殺歸咎為「一時想不開」實在太過籠統,但真的就是那短短幾分鐘的「一時」造成的憾事。因此研究人員提倡:在鄉村地區,要控管農藥、殺蟲劑;在槍枝合法的地區,要控管殺傷力強大的武器,以避免這些唾手可得的藥品、工具拿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研究顯示,斯里蘭卡在 1980 年代大量引進化學農藥後自殺率飆高,但是其政府禁止添加其中最致命的成分巴拉刈(Paraquat)之後,該國自殺率掉了百分之五十。台灣也於 2019 年的二月一日起禁止販賣使用巴拉刈。

關心旁人負面情緒

情緒受到衝擊時做了所謂的「傻事」已經帶走了太多的生命了,這是因為無法觀察到明顯的跡象,身旁的人也不能預先築起層層的防護網。除了像上述所說的,把危險因子(農藥、槍枝)移除之外,若得知身旁的親友心情沮喪,無論他們有無精神病史,我們千萬不能輕忽。畢竟人際間的衝突、挫敗才是自殺意圖的開端,旁人一定要馬上給予充足的關懷,避免釀成「致命十分鐘」的遺憾。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文/鄭光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Hello醫師。(原標題: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