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完美主義者在職場往往不受歡迎?心理師點破他們「拼命」表象下最令人困擾之處

2020-10-02 07:00

? 人氣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勉勵人不要魯莽行事,能夠一番規畫思索後再行動,但有些人是「三思而不行」,也就是想了半天卻沒有採取行動,總出一張嘴說「那是因為我沒有做,不然我早就有一番驚人的成就」這種自我安慰的話。其實這背後就是我們在第一章中談到來的三大焦慮之一,也就是害怕失敗而遲遲不敢有所作為,擔心自己真正採取行動,就沒有任何藉口,失敗時就必須承認自己能力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害怕後悔

這其實是自己不願承擔後果的狀態。你要問問自己:每一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所做的決策,你是否願意承受?想要克服害怕後悔的狀態,就是你要練習直視自己,學會「承受」,承擔一切因果,接受一切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決策的總和。不論是不是符合你的預期,都重新去理解何以這個結果和狀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學會與此共存,不批判自己也不怨天尤人。說得白話一點,就是學會放過自己,也理解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待事過境遷,當自己擁有比當時更多的知識和資訊後,再去批判早些時候的自己,認為自己愚蠢或做出粗糙的決定,但卻忘了,我們已經在當時盡了最大的氣力。即使你覺得你沒有努力,可能你心理上正遭遇著某些情緒困擾,或時間、精力的限制,致使你無法發揮最大的力量,又或者是你害怕盡全力後還是不夠好,因此你為自己保留後路,讓自己得以批評自己:「對,你就是這麼散漫,沒有盡全力」。而你當時無法做出最好的表現,也是肇因於「情緒上的限制」。

親愛的,當你擁有承受的能力,以及全觀性地理解自己,你將能變得負責和成熟,同時擁有更多的自由,不再依賴他人的認可或需要別人幫忙做決定,也不會因為事情不如預期就怪東怪西了。你會發現,不後悔,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

佔去腦部能量的「我執」

接下來,我想與你從另一個觀點來探討「拖延」,從腦科學的角度,帶你理解大腦的運作。

《最高休息法》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從事精神醫療研究的日本學者久賀谷亮。書中提到腦器官佔了體重百分之二,卻耗費人體總消耗能量的百方之二十,而大腦消耗的能量多半用於「預設模式網絡」(defualt mode network,簡稱DMN),又被稱之為「大腦暗能量」,會在大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執行基本運作。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汽車怠速狀態,或大腦在自動導航的狀態,當你什麼都不做、發呆時DMN也會運作,而DMN的運作又佔大腦消耗能量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相反的,當我們進行任何有意識的活動,只需增加百分之五左右的能量,這也顯見DMN多麼容易讓一個人疲勞。這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透過正念冥想可以有效抑制DMN的活動,讓大腦得到真正的休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