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語」怎會如此可愛?語言學家揭「奧步、撇步、毋湯」風靡華語圈背後原因

2020-09-22 16:19

? 人氣

語言多樣性,就是文化多樣性的一部分,我們得以從中看見背後的世界觀、知識體系。

同時,語言有不同發音方式,有些發音存在於英語、閩南語,國語則沒有。因此學習越多種語言,就如同打開越多開關,擁有越多和世界聯繫的窗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不也正是母語傳承的意義與價值?」蕭素英慎重地提醒,當年輕一代的父母大多用國語和孩子溝通,國家體制的母語教育更顯重要。

《台灣教會公報》是台灣發行最久的報紙,1885 年由長老教會創刊,用羅馬拼音拼寫閩南語,只要學會 26 個英文字母發音就能讀寫,快速掃盲。這套拼音書寫系統被稱為「白話字」。(圖/研之有物提供)
《台灣教會公報》是台灣發行最久的報紙,1885 年由長老教會創刊,用羅馬拼音拼寫閩南語,只要學會 26 個英文字母發音就能讀寫,快速掃盲。這套拼音書寫系統被稱為「白話字」。(圖/研之有物提供)

母語在家學?臺灣內部的語言態度

母語教育、使用機會,都會直接影響一般人的「語言態度」。

蕭素英從實證研究發現,「即使每週只有一堂課,只要母語教育進入正規課程,家長就會更願意與子女用母語交談。」因此政府的責任在於提供誘因,包括學校課程的規劃。

其次則是工作需求,「很多醫學系學生會特別練習台語,但是如果到了大學才從零開始,難免比較辛苦。」《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政府必須投入資源培育人才,包括教材編寫、語言調查、口譯等。當國家創造更多語言使用的公共環境和機會,自然有助於提升母語傳承的態度、意願。

她從自身經驗觀察,父親與自己對話都用閩南語,但只要面對孫子,就像內建了感應切換系統,會立刻轉用彆扭的國語溝通。這個觀察一定程度反應出臺灣世代間對語言想像的差異。

「以閩南語來說,跨世代傳承並不樂觀。因此國家政策的投入很重要,我們自己對母語的態度與想像也必須轉變。」作為語言學家,閩南語不只是研究課題,更是她心心念念的文化資產,若台灣能保留、傳承越多語言,便如同是為下一代打造一扇扇通向不同世界的「任意門」。

「我的研究動機很簡單,為什麼我的母語都沒有人研究?」碩博士論文都是研究閩南語,蕭素英說,研究母語最大好處就是能掌握細微語義差別。她帶孩子念故事書,也會用閩南語來講,讓孩子知道漢字也可以用閩南語來念,因為「語言傳承,就是要創造接觸的環境。」(圖/研之有物)
「我的研究動機很簡單,為什麼我的母語都沒有人研究?」碩博士論文都是研究閩南語,蕭素英說,研究母語最大好處就是能掌握細微語義差別。她帶孩子念故事書,也會用閩南語來講,讓孩子知道漢字也可以用閩南語來念,因為「語言傳承,就是要創造接觸的環境。」(圖/研之有物)

文/蕭智帆、劉芝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研之有物(原標題:出奧步、小撇步、毋湯喔!語言學家的「台灣國語」研究)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