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股票賣掉就漲、買了就跌?內行人道出盲點:別再天天查看即時損益

2020-09-28 11:36

? 人氣

所以,當組合中股票數目相當多時,單一個股的波動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會被其他波動相反的股票完全抵消,決定整體風險的不再是單檔股票的波動,而是已購股票之間的相關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理性人不會關心單一資產的上下波動,道理很簡單,單一資產的波動會被其他資產平衡掉,對風險沒有影響;理性投資人只關心資產之間的協同有沒有發生變化,而不會去查看單一投資的漲跌。

橫切面上的框架效應—看單一投資的漲跌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是這麼做的嗎?

不是,因為存在框架效應,人在投資時會無法綜觀全局,每個人都像瞎子摸象一樣,才摸到一小部分就開始做決策。比如大多數人都明白投資要組合,要分散風險,於是買了很多雞蛋,把它們放在籃子裡,但是很多人從不關注這個組合的漲跌,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每個雞蛋上,逐一查看單一自選股是跌了還是漲了。

這種最常見的每日操作其實是錯的,正如前文所說,理性人應該選擇不同波動方向的資產來組合,這樣單一自選股的漲跌就會被其他股票的波動平衡掉,對風險沒有影響,但投資人卻總是錯誤地將個股的漲跌當作風險。

股票漲漲跌跌時,投資人又會關注單一個股漲跌相對於參考點的變化,例如成本價、近期高點、低點等等,這又會影響決策:跌了會產生風險喜好,長時間持有;漲了會產生風險厭惡,過早出售。

投資人逐一查看自選股的錯誤在於缺乏綜觀全局的觀念,被單一資產的狹隘框架侷限,沒有將資產當成組合來看,誤將單一資產的漲跌當作風險。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站在綜觀全局的角度,考察整個組合資產之間協同波動的方向及幅度並據此操作,而不是根據個股的漲跌來操作。

時間序列上的理性投資—不清點資產

我們再從另一個維度—時間序列維度來看投資。

資產不斷地漲漲跌跌,我們應該多長時間清點一次資產,以確定盈虧呢?理性的答案是:不要清點!

這一點可能挑戰了很多人的認知。很多人會疑惑:清點一下自己的資產不可以嗎?難道不應該去了解自己的盈虧嗎?理性人確實不會清點資產,理性人的投資只往前看,往未來的方向看,不會受過去的影響,不會有參考點依賴。

時間序列上的框架效應—頻繁清點資產

頻繁清點資產就是時間序列上的框架效應。投資人清點資產的主要問題在於,他們清點的目的是了解盈虧,而了解盈虧則是往回看,這樣投資決策容易受到參考點的影響而發生錯誤。

個人投資人通常會每日清點自己的資產,這實際上就是每天在用參考點來校準,大大增加了參考點效應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雖然機構投資人的操作不如個人投資人頻繁,但他們也有清點資產的時限。對公司和基金來說,因為有披露季報的要求,所以至少一個季度會清點一次資產。而由於受到參考點的影響,清點資產也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操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