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股票賣掉就漲、買了就跌?內行人道出盲點:別再天天查看即時損益

2020-09-28 11:36

? 人氣

框架效應是由展望理論的提出者康納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在行為金融學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來看個有意思的故事,信用卡在美國剛開始普及的時候,發卡機構和零售商打起了官司,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對於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商家是不是應該收取更高的價格或附加費?因為商家要向發卡機構交一筆交易處理費,所以自然希望這筆錢由消費者出;但發卡機構不同意,如果購買商品要多花錢,誰還會用信用卡呢?發卡機構要求商家為兩種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和不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提供一致的價格。

這該怎麼辦?後來發卡機構換了個思路,他們不再關注內容,轉而關注形式。如果商家一定要制定兩種價格,那麼「正常價格」就是向信用卡用戶收取的價錢,而使用現金的用戶可以享受打折優惠。照此執行後,商家和消費者都很滿意,雖然差價依然存在,但價格至少在表面上是一致的。這就是框架效應的表現。

什麼是框架效應

我們可以把「框架」想像成相機的取景框,因為取景框的鏡頭只能呈現有限的角度,所以我們最終看到的只是它框定的一部分景色,這就是框架效應。同理,狹隘框架就是形容人在決策時沒能綜觀全局。

按照傳統金融學理論,理性人的認知不存在取景框,他們的視野是綜觀全局的。但現實中的人做決策都會受框架影響。

在金融市場上,框架效應會如何影響人的決策呢?

為了更好地觀察金融市場,你先試著在腦子裡畫一幅圖—一個立體的金融市場,存在兩個維度:一個是橫切面維度,指的是在一個時點上,觀察市場上的很多投資類型;另一個是時間序列維度,指的是固定一個投資物件,看它在不同時點上的表現。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維度來看狹隘框架的影響。

橫切面上的理性投資—投資組合理論

你一定聽說過「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說法,把這個道理用在投資上,就是「別把所有錢都投資於同一個標的」,應該分散投資,這就是理性投資決策最重要的理論:投資組合理論。

投資應該怎樣組合效果才最好呢?以股票投資為例,即便你找到了一支世界上最好的股票,也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投在這檔股票上,因為這檔股票如果股價上漲,你會賺錢,但如果價格下跌你就會虧錢,單一投資風險太大。為了降低風險,你決定再買一檔股票,這時你應該買一支價格波動方向與之前那支相反的股票,才能分散風險。將波動方向相反的兩檔股票組合在一起,比起將第一好的股票與第二好的股票結合在一起風險要小。

投資組合理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兩檔股票組合不如三檔股票組合分散風險的效果好,三檔股票組合不如四檔股票組合分散風險的效果好—依此類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