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股票賠錢了,為何還無法果斷停損?他用一場實驗戳破人性弱點:就是這心理狀態在搗亂

2020-09-24 14:31

? 人氣

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在牛市的時候,資產價格普遍上漲,股民通常處於獲利狀態,但是很多股民在牛市裡都賺不到頂,兩三個漲停板後就落袋為安了。(示意圖/pakutaso)
你是否也曾有過凹單的經驗呢?(示意圖/pakutaso)

損失厭惡

在面對獲利和虧損時,投資人除了風險偏好會反轉之外,他們對待兩者的心態也是不對稱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們在決策時,內心對利害的權衡不均,賦予「避害」因素的權重遠大於「趨利」的權重,這被稱為損失厭惡或損失規避。

舉個例子,假設在一個賭局中有一半的機率可以賺到一百元,有一半的機率會虧損一百元,這個賭局被稱為「公平賭局」,但多數人都不願意參加,覺得沒什麼意思;但如果把規則改為「有一半的機率可以賺到兩百元,有一半的機率會虧損一百元」,很多人就願意參加了。為什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損失的厭惡係數為二,也就是說,如果情緒有強度值,損失帶來的痛苦值大約是同等獲利帶來的快樂感受值的兩倍。

這在金融市場上會有什麼表現呢?你買了一檔股票,如果這支股票漲停(上漲 10 %)了,你會很高興;但如果它跌停(下跌10 %)了,你感受到的痛苦值可能要兩倍於從獲利中感受到的喜悅值。

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人儘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例如:投資人會委託他人投資、投資基金,或交給自己信任的人,這樣一來,出現損失時就可以將責任推給他人,減輕自己決策失敗並要為此負責的內疚心理;投資人也有可能會結伴投資,這樣當大家一起虧損時,每個人的心裡就不會那麼難受。

當然,這並不代表投資基金或與他人決策一致是錯的,而是如果投資人將此作為決策的考量因素,就會陷入非理性。理性的投資行為只看投資對象,不會參考其他人的決策或將錯誤歸於他人。

另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人在發生損失時難以止損,止損就是讓浮動虧損實現,這使投資人非常痛苦。很多人在虧損時會選擇視而不見,最後變得麻木,所以投資人也將止損稱為「割肉」,形容止損像割肉一樣疼。但事實上,止損不果斷反而會使損失加重。

機構投資人比個人投資人理性得多,他們止損更果斷,但機構投資人也是人,也會有損失厭惡。為了克服人性中自己下不了手「割肉」的弱點,機構一般都會設立風控部門,在必須止損時由監察稽核部接管並下達交易指令,畢竟割別人的肉比割自己的肉更容易操作。

可見,在熊市的時候,大部分股民的處境都十分危險—損失厭惡使人不想把虧損變成既定事實,而風險偏好又使人想賭一把。

這樣一來,人們就會在熊市裡越虧越狠,最後賠得一塌糊塗。

賭場獲利效應與牛市中的損失厭惡減輕

前文提過,人在牛市中會有風險厭惡,願意落袋為安,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這種情況被稱為「賭資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也叫「賭場獲利效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