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學生查字典就等於自學?全球最潮的學習方式studygram,揭台灣人最常見教育盲點

2020-09-17 12:01

? 人氣

近來Instagram興起一陣「studygram」風氣,精美的學習筆記背後,涉及不同的學習策略運用(圖/取自方格子)

近來Instagram興起一陣「studygram」風氣,精美的學習筆記背後,涉及不同的學習策略運用(圖/取自方格子)

近年,社交網絡興起一陣「studygram」風氣。在IG搜尋 #studygram,會找到919萬個帖子。學生會開一個公開的戶口,在個人簡介中說明自己的現有學歷、學習目標等。以香港為例,孩子可能會說明自己在2021年應考中學文憑試,期望在文憑試中考獲多少分,目標要入哪所大學的哪個學系。然後,studygram的主人每天更新學習狀態,花了多少時間温習甚麼科目等。Studygram不只在中學生之間流行,也有大學生會用作紀錄閱讀reading和寫論文的進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Studygram不只流行在香港,而是全球年輕人的共同趨勢。我們繼續以跟studygram有關的標籤去搜尋,會發現由亞洲國家如日本、泰國、印尼;歐洲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波蘭;南美國家如智利、巴西等,都有上萬個studygram用戶。在web 2.0年代,我們也有網誌和留言板等交流工具,但似乎這種學習日誌並不盛行(至少在香港不成氣侯),及至社交網絡往引人注意 (attention seeking)的方向發展,讚好數量大於一切,網絡學習日誌才發展起來。

「讚好」作為正向增強物 (positive reinforcement)

學習者需要動機來推動自己學習。這個動機可以是外在 (extrinsic)的,例如因為想得到別人讚賞、考獲A級後可以有禮物,從而推動自己學習;另一種是內在 (intrinsic)的,因為對知識有興趣、想滿足好奇心等出發點而去學習。沒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動機,哪怕你把學生囚困在課室,他也會瞌上眼睛,關上耳朵,拒絕你自以為是的一番好意。正常而言,學生會由外在動機開始,發現知識的美好與學習之樂趣,走向內在動機。用來增加外在動機的媒介,就是正向增強物,讓你在獎勵中保持好表現,力求進步。

相信不少studygram-er一開始開設戶口,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好。透過表現出努力,得到別人讚賞和認同,從而收獲滿足感。這些「讚好」,就是動機理論的正向增強物。因為有人讚,所以更願意每天温習,展示成果。間或覺得自己心散,也會出帖告解,無論是真情或是假意,studygram-er總不能每天懺悔,最終也能回到具生產力的日子。

這些正向增強完全是在學校以外的環境發生。當教師發現連小學生都不稀罕貼紙文具,中學生更是讚也不行、罵也不行,可以考慮跳出舊有的行為理論思考,想想在這個年代,包含attention-seeking成分的「讚」才能鼓勵學生努力。(我們暫不討論學習是學生本分,不應該獎勵學生做本分的事之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