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學》家人突然倒地、失去呼吸心跳,該怎麼辦?醫生教你幾招,應付5大危急狀況

2020-09-16 17:10

? 人氣

【聰明就醫指南】

大家沒事當然不會去看醫生,但往往生病時才手忙腳亂,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溝通問題與醫療資源浪費。下面便簡單告訴大家如何聰明就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談急診的分級制度〕

跑到急診看病,卻發現被晾在一旁而大發肝火嗎? 其實,急診的「急」是指醫療的緊急程度而不是病患很急。一到急診室,便會依據傷患狀況做分級。從嚴重到輕微,分成一到五級。因此,如果你是第一級的危急狀況,當然就會優先處理。但如果你只是小感冒卻跑去看急診,那等到天荒地老也就不意外囉。

因此建議如果非突發性的嚴重不舒服,隔天再去就診即可。至於什麼症狀一定要去掛急診,蒼藍鴿在書本第一章中有詳細解說,這裡就留給大家自己看書學習囉。

〔建議的就醫方式〕

書中提到由於台灣分級醫療的狀況有點四不像,導致「小病看診所,大病看醫院」的觀念無法有效落實。在全民健保普及,藥便宜,醫院多又近的狀況下,往往造成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有鑑於此,作者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找一個自己信任的家庭醫師,固定回診,減少逛醫院的頻率。如此,醫生對病人會有較好的掌握度,醫病溝通也會較順暢。

〔就醫溝通〕

在醫療這樣專業的領域,很容易產生資訊不對等的狀況。比方說,醫生心目中的「有效」往往與病人的認知不符。也因此造成醫病彼此的不信任。作者建議,可以利用預後 (Prognosis)這個概念和醫生溝通。

所謂的預後指的是根據病人當前狀況,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結果。因此,如果想了解疾病的未來展望性,可以問醫生: 「這個病的預後怎麼樣?」 如此便能對疾病治療後的走勢有具體了解,減少與醫生之間的溝通落差。

同時書中也提供了就醫時的溝通參考清單,讓我們在看病時不會無所依循。條列以下給大家參考:

1、主要症狀: 簡單敘述症狀,比方說我上腹會絞痛。
2、持續時間: 時間要越精確越好,可以說我已經痛了三天。
3、期間變化: 持續時間內是否有惡化或減輕的狀況。
4、誘發因子: 比方說是否被他人傳染等。
5、加重因子: 像是用餐後會更嚴重等狀況,都可以說出來。
6、緩解因子: 同理,什麼情況會緩解症狀也要說。
7、伴隨症狀: 是否由其他症狀一起產生,像是噁心或是嘔吐等。

此外,一些症狀外的的資訊也可以提出來給醫生參考:

1、家族疾病史
2、過去病史、住院史
3、目前用藥
4、藥物過敏史
5、菸酒檳榔使用習慣
6、3個月內的旅遊史或疾病接觸史

越精確地描述,越可以減少與醫生間的資訊段差,增加醫病彼此的溝通效率。
CDC null on Unsplash

 良好的溝通對醫病雙方都是很重要的喔。(圖/方格子提供)
良好的溝通對醫病雙方都是很重要的喔。(圖/方格子提供)

【安寧緩和治療】

最後,想談談安寧治療。一般人往往對「安寧」有誤解,認為這就是不治療,放生病人。但其實安寧治療強調的是回歸人性,給予病患尊嚴,也就是俗稱「善終」。要善終當然不是不治療,而是盡可能考量病患的感受,給予支持性的治療。
如果對安寧治療有興趣可以讀讀「不得已的鬥士 」一系列的文章,相信會對安寧治療有更深的理解。

【總結】

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是非常紮實,從日常雜症如腸胃炎到重症如癌症都有涵蓋到,這篇講的只是些小片段,可說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當然,像我這樣的一般大眾,不可能記住所有症狀與其應對方式。我是覺得大家可以買一本供在家中,遇到問題時再把它當小百科查閱就好 (笑)。希望大家都能正確應對疾病,並且聰明就醫,健康的過好每一天囉!

作者介紹│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很吃芒果感的宅宅,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喜歡閱讀,從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己。希望能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居家必備的救命小寶典!)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