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把飯菜全倒報紙上,他邊哭邊吃光…高材生斬殺7路人,弟弟道出最駭人家庭日常

2017-07-20 15:39

? 人氣

「想做的事情?殺人!夢想?獨佔八卦新聞版面!」父親在金融機構擔任管理職、母親也是高學歷出身,這樣一名26歲的青年,為何會說出這般志向?

從2007年底到2008年中,短短一年內日本隨機殺人事件超過10起,他們很多都是家境優渥,從小品學兼優也有正當工作,但細究其家庭生活你會發現,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的未爆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給爸媽製造麻煩」他們為此殺害無數無辜路人

2008年6月,一個尋常的夏日午後,秋葉原一如往常聚集著許多3C迷和動漫迷,突然一輛小貨車疾駛衝入步行區域,完全沒有煞車、輾過了許多無辜民眾,而車輛撞上店家停下後,駕駛下車拿著匕首逢人就砍,恨不得致所有人與死地。

「柏油路上到處都是血!」倖存目擊者至今仍餘悸猶存。這場7人死亡、10人受傷的慘劇,主謀是一位來自青森的年輕人。

被問起為什麼要殺人,凶嫌只淡淡回答:「世上一切都很煩人」、「為了殺人來秋葉原」、「誰都可以」、「為了讓大家注意到我,我就弄個大的事件。」

這已不是日本當年第一起隨機殺人事件,前一年(2007)年底的長崎佐世保槍擊亂射事件,到年初在銀座的高二學生揮菜刀襲擊5路人,3月的JR荒川沖站殺傷事件,和2天後的JR岡山站月台推人落軌死亡事件,7月陸續發生的八王子路上無差別事件、東京青梅市超市襲擊女性、茨城東海上班族被重傷等事件,隨機殺人事件層出不窮,讓整個日本人心惶惶。

到底和被害人有怎樣的深仇大恨,才會這樣一出手就是要致人於死?一連串殺人事件下來,凶嫌回答的背後動機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想給爸媽製造麻煩,因為沒工作心情很差,因為被上司罵,想發洩……

他們在犯下殺人案之前都沒有任何偏差行為、許多人也來自我們社會定義的「正常家庭」,雙親擁有高學歷高薪、看起來很會教小孩,但日本犯罪心理學專家碓井真史研究11起隨機殺人案凶嫌的家庭背景以後才發現,其實他們的人生,很久很久以前就出了錯。 

媽媽把飯菜倒在報紙上,他一邊哭一邊吃完

秋葉原事件的主謀少年出身青森縣,父親在金融機構擔任管理職,母親和兒子一樣都讀前幾志願,經濟方面沒問題,教育孩子也有熱忱。

這樣的家庭背景應該很讓人羨慕、甚至可謂人生勝利組、理應一點差錯都不會發生,加害者的弟弟,卻投書媒體揭露家中真實情況,戳破世人以為美好的粉紅泡泡。

「母親有次吃飯就突然生氣,攤開報紙把飯菜和味噌湯都倒在報紙上,哥哥一邊哭,一邊吃掉……」弟弟回憶,兄弟倆只要一做錯事,被嚴厲打罵是家常便飯,且父母幾乎沒說過為何生氣。鄰居也說:「以前哥哥常被罵、關在玄關外,超冷的冬天,也都只穿單薄衣服。」

「你在寫什麼東西?丟掉!」回憶求學階段寫作文,媽媽只要看了不滿意,就會直接把稿紙扔進垃圾桶,甚至親自改寫他們的文章,讓兩兄弟毫無成就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靠媽媽寫的作文、靠媽媽畫的畫得獎,念書也是被強迫著念,所以做得很完美!」

哥哥上國中以後,父母開始偏愛學業成績更為優秀的弟弟,讓他覺得自己要被放棄了,即便後來考上第一志願青森高中,卻一點也不快樂。母親也嚴格控管他們的人際關係,沒去過電子遊樂場、甚至長大後才知道有速食這種東西,讓哥哥怨母親「都是因為媽媽把我綁住,我才會這麼懦弱」,讓他直到26歲都還交不到女朋友。

「高中畢業8年,是不斷失敗的人生。」失意的哥哥,開始在網路上做負面傾訴,無奈負能量的東西,網路上留言量本來就少,更讓哥哥覺得被排擠。

「我在現實世界是一個人,網路也是一個人,為了讓大家注意到我,我就弄個大的事件!」最後,他造成秋葉原7死10傷悲劇。

精神科醫師桃樂西・路易絲點出:「最殘暴的少年犯,就是來自小時候家教最嚴的家庭」,看看秋葉原事件凶嫌的家庭背景,此言真是讓人不勝欷歔。這類原被社會視為「家教良好」的凶嫌都是壓抑犯罪,越是忍耐,心裡的傷就越深。

不記得父母的肌膚溫暖,只記得阿嬤的擁抱

同年3月在JR岡山站,一名男子將無辜乘客自月台推落軌道、讓他慘遭列車輾斃。凶嫌表示,是因為爸爸一句「工作慢慢找就可以」讓他覺得被遺棄了,才決定離家出走殺人,在獄中見到爸爸後,他後悔不已。

2001年,大阪也曾發生一起無差別殺童案,造成8名孩童死亡。自小被父親體罰長大的凶嫌表示:「我要告訴社會,我那麼笨的人,5分鐘內就可以把小孩殺死,我想給社會一擊,說明不是會讀書才了不起」、「如果把爸爸殺了,我可能有不一樣的人生!」

凶嫌的說詞已經相當駭人,但父親的反應更讓社會詫異:「早點死一死就好,要死刑就處理吧!」

綜合凶嫌狀況可發現,被害人只是他們宣洩的「道具」,他們專挑不能反擊的弱者為目標,以表達對父母、師長、社會的不滿,高呼「都是你們害我變成這樣的」。

而碓井真史指出,凶嫌們一切不滿都是因為缺少「愛」,進而產生「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念頭,期望全世界都關注他,心裡真正在呼喊的其實是:「誰都可以,拜託來愛我!」就像嬰兒哭鬧要媽媽抱抱一樣,背後動機很單純,卻也很悲哀。

「不記得父母的肌膚溫暖,只記得阿嬤的擁抱。」一名加害人這樣說。他們的行為像嬰兒哭鬧,期望藉此吸引父母目光,然而在前方等待的,只有刑罰,人終究要為自己的罪行負責,任何理由都不能抹去他們奪人性命的事實。

碓井真史在《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一書指出,若想避免此類悲劇持續發生,比起嚴刑峻罰,「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比起一味將孩子塑造成自己期望的資優生,父母更應尊重孩子,並堅定表達「你不是孤單一個人,我們愛著你」立場。

「看起來好好的」那些人,不代表不會壞掉。很多人心裡滿是傷口卻絕口不提,而看完日本歷來隨機殺人案的凶嫌自白,或許我們也該開始多關心身邊的人,讓他們的憤怒與悲傷有出口、被療癒,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時報出版《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責任編輯/謝孟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