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國史背朝代順序、認皇帝是誰,真有意義嗎?學者揭過往歷史課最大盲點

2020-09-08 18:10

? 人氣

到西元前一千年左右,也就是周朝的建立及其封建武裝殖民的展開,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不同階段。由周人在西方的周原建立的這套文明秩序,有意識、有系統地傳播到廣大的區域。相較於上古時期,古代史的主軸是明確地由多元朝向一元變化。原來鬆散的共主制政治組織被周人嚴密的封建宗法制所取代,相應地產生了愈來愈相似的社會及文化面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原有的一元封建宗法動搖、瓦解了,一度朝向新的多元變化發展。不過到西元前三世紀,另外一股一元力量席捲了這整個區域,在原來的封建地區之上出現了秦帝國,那是一個比封建宗法體系更緊密、更嚴格的一元性組織。

從疆域國家到統一大帝國,秦只是中點站,在許多現實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下,中國出現了領土面積龐大、集體性強烈的帝國組織。這樣的組織在漢代繼續試驗、發展,到漢武帝時到達另一個階段性高峰。在漢武帝手中完成的帝國系統維持了三百多年,到西元二二○年左右,也就是漢朝正式滅亡時,帝國遭遇了決定性分崩瓦解的危機。

漢帝國的沒落、衰亡,意味著中國一元、一統的古代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在各分面都傾向於分裂的新時期。這段時期從西元第三世紀開始,大約維持了七百多年,一直到西元九七九年五代十國的北漢投降、宋朝統一,中古時期才正式結束。

這七百多年歷史的第一個主題是帝國的崩落。和古代時期相反,中古時期呈現出強烈的分裂個性,分裂是通例,統一是少數時間中的例外現象。帝國的消失,帶來的是長時間的戰亂,即使不是處於現實戰爭情況時,政治與社會仍然維持在高度軍事動員的狀態中。也就是說,這段時期的中國,在軍事與戰爭方面耗費了巨大的精神與資源。

隋、唐兩朝看似恢復了統一帝國,然而仔細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隋建立不久後便發生了隋末大亂,好不容易在亂中浮現出李唐王朝,但只有大約一百年的和平休息,到唐玄宗時爆發「安史之亂」,不只全國騷動戰亂,更引發了後續的藩鎮割據,實質上走回了原來魏晉南北朝時高度軍事動員的老路子。

這七百多年間,幾乎沒有真正的承平時期。統一不等於承平。三國結束、西晉統一,但這統一狀況立即被「八王之亂」所破壞。在司馬家內亂之際,西部和北部的游牧民族全面南下,西晉被迫南遷成為東晉,開始了南北對峙的長期分裂狀態。即便是號稱「盛世」的唐朝,早期不斷和突厥、吐蕃進行邊境戰爭,到了中期之後,中央朝廷控制力大減,地方自主地進行軍事統治,只維繫了表面的統一。

相較於之前的秦、漢,相較於後來的宋、明,這段時間內,大一統的帝國體制並沒有真正恢復正常運作。也就是說,這段時期夾在兩個以大一統帝國為常態的時代中間,因而可以合理地稱之為「中古」。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6: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魏晉南北朝》.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