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YouBike在英國經營會怎樣?他引用衛報的文章批評:英人太沒品,趕走了創新!

2017-07-19 14:59

? 人氣

英國衛報斗大的標題:英國人不懂「共享」單車,引發筆者的興趣。近來在臺灣媒體上熱議的共享單車,英國人是怎樣看待的?本文做一簡短的介紹與比較。可能又有很多臺灣人會說,「共享」單車在「先進的」英國一定大成功。但這篇文章恐怕要說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這種標榜「隨騎隨停」的「共享」單車,在英國之前是沒有的。筆者居住的Manchester是中國Mobike的第一個測試地點。之前London就有所謂的Boris bike也就是有站台docking station,跟Youbike類似的腳踏車系統,但唯獨Boris bike的設置密度與方便性,不如我們的Youbike,網路上批評的聲音不少。它的營運是由私人負責,這點在英國的「公共」運輸上,是頗為常見的通則。目前該系統以私人贊助居多,因此它的外觀常會變換不同的顏色。像是最近就由Santander來資助,因此外觀改為亮眼的紅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來,貴遠賤近,似乎是一種人之常態,遙遠的國度總是美好。這篇文章作者恐怕不知道,在東亞這種「共享」單車營運公司不只一家。她謳歌到:「It has been far worse than in any of the Asian countries where Mobike operates 5m bikes. “In Singapore we launched our scheme in March with 5,000 bikes and there have been just two reports of broken locks,” he says.」但不只是在新加坡,中國也是亞洲的「共享單車」大國(Mobike根本是中國公司),而偷竊、毀損嚴重,例如已經倒閉的3Vbike。

接下來,很多喜談進步、文明與法治的人恐怕要大失所望了,英國人表現的「人民品質」(用他們的話)恐怕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作者說到:「The man who wanted to have his own personal Mobike displayed an all-too common sense of entitlement. There is always someone who refuses to put headphones on or take their feet off the seat, who won’t shut up during the gig and can’t be bothered finding a bin.」簡單來說就是恣意而為,不守秩序。我相信只要在英國待上一段時間,眼睛有打開在觀察的人,恐怕對於她描述的場景不會太陌生。而這種恣意行為,成為她推論裡該系統可能失敗的重要原因。

據為己有或是刻意毀損,是作者眼裡這種「共享」單車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她說道:「A young man opened it and I asked nicely if I could rent the bike. He looked surprised and said, no, it was his, and anyway, he needed it later ... He rolled his eyes and told me I would be trespassing if I dared try to fetch it.」 ,「There are Mobikes in the canal, Mobikes in bins and I am fed up with following the app to a residential street where there is clearly a Mobike stashed in someone’s garden.」據為己有,將「公共運具(以Mobike公司的觀點)」「私有化」是一大隱憂。英國的Mobike營運商告訴作者,這種單車的設計邏輯是「無堅不摧」,至少可以四年不用維修。作者恐怕不知道的是,這種單車是以不用運維作為設計的出發點,而所謂的單車GPS僅是透過使用者租借時的手機定位上傳。因此APP上看見,不代表單車真正在那裡,是很能夠預見的事情。她憤怒的表示:「On Thursday, none of the eight bikes showing on the app as being near my house were actually there.」

最後,作者也以類似臺灣某些科技新創媒體的論調作結:「Although Pyre insists that Mobike is committed to Manchester and expects the idiocy to calm down once the novelty wears off, the truth is it is just a six-month trial. You could hardly blame the Chinese if, at the end of the pilot, they decided to wheel any remaining bikes to a better behaved city. 」簡單來說,就是人民沒品趕走創新。

我認為,這些所謂「共享」單車,其實背離了共享的本質。共享應該是原有私人運具的公共化,而不是創造新的私人運具來公開的營業,前者是閒置資源再利用的精神,後者是一種換了名稱的租借營利。筆者可以理解,在Manchester這個腳踏車基礎建設缺乏(單車專用道不普及,即使有,也常常是與一般道路共用,再者,城市裡車道不算寬大,騎士常常險象環生),騎腳踏車風氣不盛(或是說,過度專業化、嗜好化),而一般人多數不願意把自己腳踏車停在戶外(因為怕被破壞或偷竊,再加上天氣因素,時常的風雨磨損),而公共運輸票價昂貴的地方,Mobike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項,特別是它可以在大街小巷穿梭的特性,有一定吸引力。但,筆者很懷疑,為何大台北地區還需要「共享單車」?

Youbike有著難以替代的優勢。其一、專屬的新設停車位。其二、負責的運維管理,調度尖峰、離峰租借地點車輛。其三、與台北捷運的完善結合互補。當然,Youbike在初期的建置成本與普及性是一大考驗,但是我們已走過那個階段。Obike可以與Youbike互補結合,但是科技與社會的關係始終來自於磨合與協商,永遠不只是按照著「設計者」的理念、腳本走,這樣簡單而已。既有的基礎建設與文化,則提供了磨合的路徑。

筆者建議,雖然「隨騎隨停」是「共享」單車一大賣點,但是此種設計者的思維,在空間不算寬裕的臺灣市區,恐怕必須有所轉換。因此建議,政府可以在Youbike涵蓋較為稀疏之處設置給予共享單車的專屬停車位,由業者競價租借,收入則納入城市交通綠色基金,強化綠色運輸之基礎建設。非停放於專屬停車位之處,則逕行拖吊。

臺灣在很多方面有值得改善之處,但這絕對不是先入為主的以「先進、創新、進步」等過於簡化的大帽子來思考與判斷就好。技術安排細節(如單車上對於維修的設計與運維管理、整體基礎系統的建置,甚至是有沒有,這裡是「英文化介面訊息」等物質互動細節)與文化價值(如,人民對於「公共」所意味的利益與秩序遵從的實踐,與對於「公益的私人營運」的設想)才是觀察的重點,而文化價值的改變往往會需要一種透過實做而累積的過程。

那種過度簡化的言論,例如臺灣XX方面好落後(或是好醜,或是好爛等),你看看XX多好(這裡可以是英國、德國、日本等),在說出口之前,可以先問問,上述的多種安排細節與殊異文化價值,你關照到了嗎?

作者介紹|楊智元

英國Lancaster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茶餘飯後,性喜觀察英國政治、社會與其歷史,驚訝多於驚喜。以之所得反思臺灣特色與出路。能源政治為當前研究重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英國人也不善「共享」單車嗎?)

責任編輯/林安儒

【好物推薦】今夏消暑提案,DIY冰淇淋這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