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總讓你怕得認賠出場?投資專家:因為你沒做好這3件事

2020-09-07 10:50

? 人氣

4.分批進場 + 移動停損法雖然無法效益極大化,但可以有效控制風險: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能確保本金的安全,有漲才加碼,就算運氣差第一批就停損也才賠掉 3 萬元 ( 20萬元*15%),手上還有 97 萬,世界末日離我們遠著呢;缺點當然是賺錢效果不如一次全壓,但全壓風險大,所以巴菲特最為人熟知的名言是這句話:「投資的三原則:第一條,不要虧錢;第二條,不要虧錢;第三條,牢記前兩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 一次全壓更要嚴格執行停損:

每個人的投資習慣不同,但不管是一次全壓還是分批進場,都要「嚴格執行停損」,尤其是全壓。因為全壓金額的跳動最大,心理素質不夠強的人,當恐懼或貪婪凌駕理智,接著會做出什麼事來實在難說,悔恨常常是這樣發生的。 最重要的是,現在不是典型的多頭,何必甘冒風險全壓呢!假設運氣不錯賺錢也就罷了,如果壓錯寶呢?有執行停損的決心嗎?畢竟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尚未完全趨緩 (如下圖) 、經濟復甦之路漫長遙遠,承熙認為股市繼續盪鞦韆的機率很大,全壓真的要好好思考。

(圖/取自方格子)
(圖/取自方格子)

三、買到不是能力圈內的股票

(一) 能力圈的含義:

「能力圈」就是「熟悉圈」。熟悉的事物才安全,例如我們每天通勤走的都是同一條路線,因為走久了所以哪個路口危險、哪個地方有惡犬都一清二楚,說誇張點邊走邊滑手機都不會出事。相反的,如果走不熟悉的路線,哪個路口三寶特別多、哪個路段坑坑洞洞都一無所知,過程恐怕險象環生。 股票也是。買熟悉的股票,心裡才會有個底,比較不容易聞風起舞;但如果買到不熟悉的股票,一有動靜就「草木皆兵」,就算賺錢出場也難免心有餘悸。 因此,承熙覺得投資自己「能力圈」內的股票才安心、才不會害怕。要選熟悉的股票,而且最好是有能力分析並且追蹤的企業,這樣持股的信心才會強大,才不致於一點點獲利或虧損就離開股市。這也是承熙持股大部分都是民生消費股的原因,因為不害怕。

(二) 民生消費股比較適合一般散戶:

例如統一 (1216),她是台灣第一大食品企業,並且經過多年經營已拓展為食品、流通及通路等多元化的控股型企業,是最典型的民生消費股。相較於電子股,承熙認為她更平易近人,也比較適合散戶投資。 食品業有剛性需求,投資她短期不會賺大錢,但長期下來獲利並不差。下圖是統一最近十年的投資結果,年化報酬率高達 12.8 %,這算很高了。

(圖/取自方格子)
(圖/取自方格子)

如果你覺得 12.8% 很高是因為 2017 認列星巴克利益的影響,那我們把時間改成 2006 至 2016,結果年化報酬率變成更高的 21.1%,因為那十年是統一企業的成長期。

(圖/取自方格子)
(圖/取自方格子)

(三) 待在能力圈雖然舒適,但建議要擴展能力圈:

既然待在能力圈比較不害怕,為何又建議要擴展能力圈呢?

1.避免能力圈內的股票不能買的窘境: 只要是企業就會衰退,如果我們永遠只熟悉固定的企業 (股票),當他們衰退時我們可能被迫買進其他股票。以食品業為例,它最怕食安事件,假如食品業因為食安倒掉一堆,又剛好我們只待在食品業的能力圈,這時才想買其他股票就太晚了。擴展能力圈可以增加我們口袋名單的數量,以免有子彈卻苦無目標的窘境。

2.企業不會單獨存在,從企業的相關產業拓展能力圈是捷徑: 企業很難單獨運作,營運必須與相關產業合作競爭。我們可以把時間花在企業的上下游與相關產業,這不只是拓展能力圈的捷徑,更是加深持股信心的妙方。例如食品業,上游是食材供應商、下游是量販店及超市等通路,因為互有關連,從這層關係下手研究是拓展能力圈的好方法。

投資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分辨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光這點就很難。--- 承熙

文/承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股市大跌是不是讓你又害怕了?你會害怕可能是沒做好這三件事|承熙)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