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朋友,還是有些事不想說!無辜遭罵「背叛」,心理專家這樣詮釋微妙友情距離

2017-07-17 07:30

? 人氣

不是刻意要幫別人辯解什麼,但真的,多數時候所謂背叛的發生,都在我們不經意的狀況之下。當然我這裡說的背叛感受,是那種跟溝通與看待友誼輕重相關的背叛,不是那種被抓到外遇、背後下毒手、操弄關係的背叛。

很久以前,A就碰過一件事情,他跟自己的好朋友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半年之內感情特別綿密,應該說是無話不說,週末也耗在一起,但直到有一天事情就變了調。起頭是A對自己人生做了一個決定,他決定要放掉工作、把現在的生活擺一旁,出國留學或打工一陣子,機票訂了,學校也選了,甚至住的地方也找好了,但就是沒有跟自己這半年來的唯一好朋友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問你,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幹嘛不說,這沒什麼好隱瞞的,但生活就是如此奇怪,我們就是時常會這樣,把那些關乎於自己人生中的有價值、且重要的事情,在自己最真摯的友誼面前隱藏。雖說沒有任何規定告訴我們應該要無私地彼此分享,但難免,這種隱瞞產生了一種背叛的感覺。

所以B就是這樣感覺到的,他感受到一種被朋友背叛的感覺,雖然不是那種錯信別人的強烈失落,但卻有一種「原來我以為的好朋友,其實好像也沒那麼好」的感覺。所以友誼最真摯的基礎,「自然地告白」,就在這樣的一不小心之下,在兩人的內心中被摧毀。

每個人對於這種事情的敏感度不同,也就是當面對這件事情時是否產生強烈反應的狀態有所不同。有些人對於這樣的分享差異毫無感覺,也覺得還好;但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狀態充滿了失落與哀傷,或許不是他對於友誼的定義過於嚴苛,也可能不是他覺得自己所給的,跟別人所給的原來有這麼大的落差,有可能只是單單地覺得這種隱滿好像揭示了自己其實並不在對方的未來規劃之中,好像揭示著他選擇了自己,而非維護堅定的友誼。

這種在心理看待關係價值的落差,可能是我們眾多背叛中的核心。你可能會在心裡深深地哀嘆「這麼重要的事情他怎麼沒跟我說,難道他只把我當一時的過客嗎?」

不是背棄友情,而是內心共識破局

如果你上網尋找,你可以找到無數關乎背叛的心理學研究,背叛這樣的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失落,甚至有一種身體真的被傷害的感覺。而背叛又與信任的感覺是一種共振的概念,因為在內心建構出了信任的基礎,也就有信任被毀壞的可能,當信任的認同與契約在一方心中是強烈的時候,另一方單方的毀壞,就瓦解了我們內心所形塑的契約,而倍感心境上的失調與不確定。顯然當你表達你自己覺得被背叛了,就代表著你的內心真真實實地已經受傷了,那那個造成受傷的對方他又會如何觀看到你的痛苦呢?

有趣的是,很多人是不會直接地道歉的,因為在自己的認知之中,我的人生決定或是我的選擇,根本上是我的事情,我本來就沒有義務去跟別人說啊!但奇怪的是,當自己這樣想時,自己也卻是把友誼的價值下降了,讓自己利益的價值超過維護友誼本身,那也真真實實地造就了因為期待落差而產生的那種,在內心共識破局的背叛感。我們時常會辯護,辯解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有自己的苦衷或是理由,甚至會覺得我這樣做,就是因為我從來不覺得這件事情關乎友誼啊!

這些內心的辯解,包含:會不會之所以你感覺到背叛,就是因為你錯誤的認識我呢?我自始自終雖然這段時間跟你混在一起,也不代表我就是你想像中的人,你會不會理想化了我呢?或許友誼的昇華是一種彼此產生強烈認同的狀態,但我或許不是那種可以因為友誼的認同,而犧牲自我的人,而你之所以感受到背叛,只是因為我想要保全各自的獨立狀態。

這些不經意下自己做出的決定,或許在友誼的框架之下,是一個不明智且不尊重對方的決定;但站在自己獨立一人的生命角度,實在也沒有什麼錯誤,唯一可能的不理性,或許就是我們的隱滿讓自己沒有機會多獲取一些朋友的意見,讓自己的決定變得更加完善。背叛有時候是不經意的,有時候也可能是內心對自己的考驗,你可能就是有意地不去信守承諾,因為這些承諾與黏著的感情實在有時候讓人疲累,至於為什麼疲累,可能是因為自己少了一些,對別人的責任多了一些,那種不自由的感覺讓人有些疲憊吧!

接受「背叛」與隱私,才可能有真正的友情...

所以友情不論是,純粹的友情,或是比較功利考量的友情,分享或許都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決定,或許避免了背叛別人的機會,也避免了自己固持己見的不理性危險。但真實的考量,我們或許應該把這種一不小心就會產生的背叛狀態,考量在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情誼之中,友誼、夫妻與家庭等等,畢竟自我意識是自然而然發展的,一時的忽略情誼的考量,很自然就會落入背叛別人的陷阱。就如河合隼雄說的,承認彼此的關係隨時都有背叛的可能性,但還是覺得「他真是個好傢伙」,這才是深厚的友情。比起強度,將目光放在友情的深度上,或許就能避免背叛的發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友情中,你如何在背叛別人後自我辯解的呢?)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