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一點也不輕鬆!孩子半夜哭鬧先生卻無視…她崩潰:想把全家弄醒

2020-09-10 16:59

? 人氣

明明我們都想為了這個家好,卻總在爭執中,迷失方向,變得互相拉扯與爭輸贏。有幾件事,我覺得可以提醒伴侶,如何從對立的關係走回攜手合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安撫伴侶的情緒,比安撫孩子重要

我的心理師夥伴黃柏嘉曾問了我一個問題,當時震撼地扭轉了我的慣性思考:「如果另一半跟孩子同時在哭,你會先去抱誰?」

多數的先生,甚至包含太太本人,都會自動化的反應認為孩子需要先去抱,甚至有的還會在心裡嘀咕:「大人有什麼好哭的。」

但站在媽媽的角色時,我卻發現自己好渴望「我先被安撫」。

如果孩子半夜哭啼,先生醒來,關心我,且問我:「還好嗎?」在那一瞬間,我其實就有了力氣跟他說:「不要緊,我來就好。」

因為,我會感到自己是被陪伴的。我不需要花力氣,一邊顧孩子,還要一邊對抗先生的指責或不理解。

安撫另一半的情緒,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視孩子是脆弱的,而成人有能力解決問題,但卻忘了,「照顧對方情緒」這件事,讓你可以先將這個有能力的人拉過來,成為自己的隊友,然後你們就可以共同一起來協助脆弱的孩子。

孩子有時的確就是個小麻煩,沒有SOP,可以一招搞定,但急著先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不會幫助孩子止住哭泣,但是獲得一個隊友,可以讓我們有更多力氣,一起面對孩子哭泣造成的壓力。

二、情緒上頭不去談公平

有些媽媽應該會很苦惱,要是先生看不懂第一點,該如何是好,難道還要媽媽去安撫先生的情緒嗎?

其實,「關係」是互動出來的結果。願意先改變的人,不是認輸,而是代表我想要讓關係能夠更好一點。彼此的脆弱,會在衝撞的時候,變成利刃傷害對方,因此如果我願意先做承接,對方變得柔軟後,也會長出互相照顧的能力。

因此,若是先生帶孩子出去玩,結果跌了一跤回來,我能先給予穩定的回應,例如我問先生:「孩子大哭的時候,你還OK嗎?」而非「怎麼你帶出去就這樣?」或「上次我帶孩子受傷,你就罵我,現在你自己還不是這樣?」就能先終止老是在衝突時計較公平的惡性循環,並開始累積親密關係中「我看見你的努力」的基礎,甚至增加彼此的能力,去聆聽雙方在關係緊繃時候的內在需求與脆弱感受。

三、我們擁有共同目標

也許,這次我跟先生的衝突無解,但我可以開始決定不先去談公平,而是努力聚焦在「共同的目標」上,比如:「我也擔心孩子吵到大家,你先幫我關門窗、泡奶,我來帶孩子回房間,讓她安定下來。」而不是急切地指責:「那你怎麼不趕快去泡奶?」

透過穩定、清楚明確地表達共同目標,我們也在帶領情緒上頭的另一半,跟自己一起朝一樣的方向合作,無須先浪費力氣在彼此的抗衡上。

當孩子穩定下來後,通常父母雙方的情緒也都冷靜了一大半。理智恢復後,我們才有機會再去溝通,例如,討論之後可以如何分工,或者彼此需要什麼樣的幫忙。

在當爸媽之餘,也別忘了彼此還是夫妻。孩子長大了,終將會離開,而另一半才是得一起牽手走下去的那個人——開始看見彼此的付出,我的犧牲才會變得值得。

作者介紹│陳彥琪

過去長期擔任臺北市萬華親子館的副館長,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治療師(諮心字002178號;上海二級心理諮詢師第1303000226200573號)。習慣在一大群孩子中打滾,與家長們暢聊辛酸甘苦,同時亦在二寶媽的路上奮鬥掙扎,定期於《風傳媒》、《育兒生活》撰寫心理專欄,分享伴侶、家人、親子之間的各種相處之道與磨合,以及個人的探索與成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你實在太累了 不是不會當媽媽》(原標題:「你在家又沒什麼……」「只是陪小孩玩……」 ──夫妻衝突演變為計較誰比較「犧牲」)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