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高材生為了救自己,開始學著哭?專家:只用大腦不是件好事,不過是偽機器人

2017-07-14 08:20

? 人氣

〈編按〉心理學專家胡慧嫚用電影《祝你有個甜美的夢》以及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為例說明了,孩子的敏銳度往往超過大人以為,若接收了心口不一的雙重訊息會將人困住,但反觀,常不自覺以「雙重訊息」傳達,明明想「獲得愛」,卻以「推開愛」的方式來傳達,這些人又是怎麼一回事?

無論是前者或後者,都不只是文學或者電影而已,在生活裡,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有多少人總是習慣地「笑著說自己的傷心」?又有多少人習慣地與自己的情緒感受全然斷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情緒勒索」到「機器人崇尚症」!

我們的社會,往往存在一種讚揚與追求「切斷情緒感受,只讓大腦理智運作」的氛圍。這種將感受和情緒視為無用,覺得理智分析才是進化或菁英,我稱之為「機器人崇尚症」的現象。

過度的情緒爆發或倚重,固然是偏頗與傷害。就像最近《情緒勒索》一書的大賣,何嘗不是我們集體對於「情緒」在人際(家庭/社會)相處中的大量誤用,所造成的一種普遍性「創傷症候群」的展現?只是就像所有的事情都是「過」與「不及」皆是傷害一樣,對立的兩極,終究都不是真正的解答與出口

只留大腦理智運作,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在本質上,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如果偏頗地活成只用大腦切斷感受情緒的「偽機器人」,結果往往就是身心的全然當機與毀損!

你也是「偽機器人」嗎?

在我的Happy Talk裡,最近也交會了幾個因為隔絕感受而造成身心負累的來訪者。

偽機器人一號,是一個醫學院七年級的優秀孩子。

在過往高壓且追求完美(於是換得成功)的求學歷程裡,她相信「我的大腦可以控制我的身體」,於是斷絕自己一切身體與情緒的訊息,把自己當成機器人一樣的使用

除了大腦指令之外,需要不讓自己睡覺(面對報告考試)或者讓自己睡覺(高壓讓自己完全睡不著)時,各種合法藥物可以協助她完美控制(「以前我從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對,我一大半的同學都是這樣做的」,聰慧且美麗的她這麼告訴我)。

直到實習時一周昏倒三次;直到一次上完廁所起身,回身看到滿馬桶都是血;直到一個要好的同學實習值班時未現身,有人到住處查看時才發現已經自己了結生命...。

她開始意識到,「隔絕自己的身心感受,只運用大腦」原來並不是一件正確且聰明的事

「最近,我才開始學習『哭』,以前我很少哭,就算要哭,我也可以控制在下高速公路到醫院之間的十分鐘,因為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哭很危險,進醫院後也不適合哭。可是現在我感覺到,我得找回自己的感受,因為我想要救我自己!

哭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為了找回「自己的感受」。(圖/pakutaso)
哭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為了找回「自己的感受」。(圖/pakutaso

偽機器人二號。一個三十多歲,聰明進取,正參與並準備逐漸接手父親事業的男子。

和他談話,所有的脈絡都離不開大腦理智。如果以薩提爾的冰山圖來看,他幾乎無法碰觸自己的感受層面,也就是即使你問他「感受/心情」,他的回答也總是「想法/觀點」。

乍聽之下,這也好像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第一次會面,他一方面說話條理分明,事事理智分析脈絡清楚;另一方面,每隔三、五分鐘,教養良好的他會很禮貌地跟我說,「不好意思,我需要暫停一下」,然後他會拿起電子溫度計為自己測一下體溫。

因為只用大腦運作,過度忽略甚至截斷感受的他,身心開始出現各種發出「無法負荷」警訊的焦慮癥狀。而做遍一切醫學檢查卻又顯示一切無恙之後,只有電子溫度計上顯示的數字,才能讓他確認並安心於自己一切「正常」,然後也才能不焦慮的好好呼吸和說話。

溫柔且美麗的療癒與整合

回到電影《祝你有個甜美的夢》,39歲的馬西莫,終究還是重新回去與停格在過往的9歲馬西莫連結。允許自己接觸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感受」,讓甜蜜與悲傷一同被打開。

此時,他是用長大了有力量的自己,去接觸並進而療癒自己曾經的傷。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像在Happy Talk裡與一個又一個來訪者透過對話的交會,所深深感受到並相信的一件事:9歲的馬西莫,被動與主動交織的迴避創傷、封存感受,不全然是件負面的事情,因為這個迴避與封存,同時未嘗不是一種保護機制,它讓我們得以生存、得以長大

只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值得為自己做一趟重返的接觸與療癒之旅

用已然具備力量獨自生存的自己,重新為停格在過往的自己療癒;同時,也重新迎回封存在那時的飽滿的愛以及洋溢生命力的豐富感受。

就如同39歲的馬西莫,在失去母親的多年後,終於又能夠與生命中的另一個女人一起快樂起舞了!也如同在Happy Talk裡,我不斷協助並見證著,一個又一個來訪者在生命內在與自我溫柔且美麗的整合!

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的「升級版」的幸福與快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胡慧嫚(原標題:祝你有個甜美的夢)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