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東漢黃巾之亂聚眾數十萬,卻不到一年就全面潰敗?揭致命戰略失誤:打了不該打的地方

2020-08-21 19:09

? 人氣

為何黃巾之亂不到一年就失敗呢?(圖/取自youtube)

為何黃巾之亂不到一年就失敗呢?(圖/取自youtube)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靠著替人治病崛起。他提供的治病方式,一是悔過,二是符咒。生病的人來到張角這裡,他會教病人真心反省,想想自己做錯哪些事,若有了悔過之心,進行了特定的悔過儀式,他就會給一道相應的符咒,這樣病就能好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悔過可以治病,背後仍然是「感應」的邏輯。身體上的病,是人在行為、道德上有所違背錯失的感應呈現。行為和身體互相感應,一邊錯,另一邊也就跟著錯了。所以要讓身體恢復正常,一種做法就是先讓行為恢復正常,如此感應改變身體。而符咒,則是協助加強或加快感應作用的手段。

張角能成「大師」,救了很多人,靠的是強烈的心理暗示。他讓人相信病根在於自己做過的不好的行為,找到根源,靠悔過加符咒拔除根源,身體就會好起來。

大賢良師張角有了愈來愈多的信眾,他便以《太平清領書》為理論依據,建立了「太平道」。很快地,太平道勢力不斷成長、擴散,進而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太平道的現實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是讖語,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漢代政治中的必要元素,有讖語不必然能當皇帝,但沒有讖語就得不到支持,一定成不了大事。太平道的讖語很簡單、很明顯,就是漢朝的「蒼天」已經到頭了,該讓位給「黃天」,時間就在甲子年。

這個甲子年是西元一八四年,各地太平道信眾串聯,約定在農曆三月初五舉事。然而在正式舉事之前,張角的一名弟子唐周向朝廷密告,於是朝廷發動大搜捕,張角當機立斷,索性提前起事。張角自號「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是「地公將軍」,張梁是「人公將軍」,合成天、地、人三才。他們以頭上綁黃巾作為標誌,所以被朝廷稱為「黃巾賊」。

「黃巾」源自太平道,然而一旦建立了以「黃巾」代表反抗朝廷勢力的標誌意義,後來不管和太平道有沒有關係,到處都有人綁起黃巾,以表示、發洩對朝廷的不滿。因而,和之前的舉事者不同的是,太平道創造了「黃巾」標誌,這種簡單的方法引起了連環響應,於是很快地全國到處可見「黃巾賊」了。

張角領導的太平道之所以擴張得那麼快,一下子就將組織建立到各處去,毋寧是這個中央朝廷太不得人心,多年累積潛藏在民間的怨氣,一下子藉由「黃巾」爆發出來。人們綁上黃巾就能發洩怨氣,又能隸屬於一支龐大的勢力,得到一種團體的慰藉與保障。

「黃巾」四處可見,朝廷疲於應付,尤其是在朝廷近乎自我毀滅之後,能用來處理變亂的能力與選擇愈來愈少。在緊急危機中,靈帝只得下詔「赦天下黨人」,並要求「公卿出馬、弩,舉列將子孫及吏民有明戰陣之略者,詣公車。」(《後漢書.孝靈帝紀》)也就是暫停朝廷內鬥,希望動員效忠之人來對抗反賊。

這份詔令是東漢末年局勢的一個轉捩點,它產生的真正作用不是使得原本已經殘破瓦解的外朝系統得以恢復,而是對於外朝勢力進行了一次新的篩選。什麼樣的人能在外朝取得地位與權力?是「明戰陣之略者」,即具備軍事知識與作戰能力的人,成為朝廷優先採用的人才。

同時,「黃巾」勢力的本部,即由張角帶領的部隊,自河北興起後,卻在下一步的舉措犯了戰略上的嚴重錯誤,他們往南進犯南陽、潁川地區。這裡是東漢王朝真正的權力基礎,不只是劉秀,包括和劉家共治的大族很多都從這裡起家。這些大姓大族絕對不可能坐視自己的家鄉與基礎被黃巾軍破壞,於是本來已經在洛陽和皇帝、宦官關係緊張的大姓大族,積極動員所有資源與黃巾軍戰鬥。在這個地區的凶險戰役中,張梁、張寶相繼戰死,張角也病死了,導致河北的黃巾軍潰散。

河北的黃巾軍從鉅鹿出發,隨後在南陽、潁川瓦解,前後不過九個月時間。然而這個過程引發了重大的連環變化,使得在和宦官的權力鬥爭中處於下風的士族快速地武裝軍事化。另外,「黃巾」稱號四處散播,給了各地反抗勢力一個共同的名號連結。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5: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