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遭痛斥「讓全家丟臉」的他,改變了全世界?世紀人物達爾文,一生頁頁是傳奇…

2017-07-18 15:34

? 人氣

達爾文(1809年-1882年)從很小就感覺到父親帶來的沉重壓力。他父親是地方上成功的醫生,生活優渥,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期盼很高。然而身為小兒子的達爾文似乎不太可能達成父親的期許。他的希臘文和拉丁文不強,代數也不厲害,其實是所有的學科統統都差。達爾文不是沒有抱負,只是沒興趣藉由書本來認識世界。他熱愛戶外生活,像是狩獵、在鄉間尋找各種稀奇的甲蟲,蒐集花朵和礦物標本等。他可以耗上幾個鐘頭觀察鳥類行為,詳細記錄各種鳥類之間的諸多差異。他對這種事物別具慧眼,但這些嗜好不能拿來當飯吃,他年紀愈大,愈能感覺到父親的耐心在流失。他父親有一天說了重話,這番斥責令達爾文一生難忘:「你滿腦子只有射擊、玩狗、抓老鼠,你這可是在對不起你自己啊,你讓我們全家丟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達爾文15歲時,他父親認定自己必須強勢主導兒子的人生,把他送到愛丁堡讀醫學院,但達爾文見血就害怕,最後不得不輟學。他父親並不死心,決定要幫兒子找到出路,於是替他爭取到將來派到地區教堂當牧師的機會。這是待遇優渥的好差,也會有許多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可以繼續他蒐集標本的狂熱。這份工作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先在某一所名校取得學歷,因此達爾文被送進劍橋。他再度陷入對常規教育提不起勁的困擾。但他盡了全力,就學其間也培養出對植物學的喜好,與韓斯洛 (Henslow) 教授關係很好。他努力讀書,終於在1831年5月取得學士學歷,令他父親鬆了一口氣。

達爾文希望自己的校園生涯就此告終,他到英格蘭鄉間旅遊,縱情在自己對野外事物的狂熱中,暫且拋卻對未來的忐忑。

在8月下旬返家時,很訝異地看到一封韓斯洛教授的來信,教授保薦達爾文到英國海軍艦艇小獵犬號 (HMS Beagle) 出任不支薪的博物學家,幾個月後,小獵犬號便要展開維期好幾年的世界航程,勘查各處的海岸線。達爾文的任務之一是負責沿途蒐集生物及礦物標本,並寄回英國作研究。韓斯洛顯然對這個小伙子蒐集並辨識植物的本領刮目相看。

達爾文《物種起源》。(圖擷取自YouTube)
達爾文《物種起源》。(圖擷取自YouTube

幾經掙扎決定不顧父親反對,搭上小獵犬號出航追夢

面對這個機會,達爾文有點難以招架,他從沒想過要浪跡天涯海角,更別說是邁向博物學家之路。他還來不及考慮好,他父親便出手干預,嚴禁兒子接受這份邀約。達爾文不曾出海,絕對會適應不了海上生活,他並不是訓練有素的科學家,連科學教育都沒接受過。不只如此,出海好幾年將會斷送早已敲定的教堂職務。

父親如此強勢又講得頭頭是道,達爾文猜想老人言是對的,想回掉這個差事。但過個幾天,他想像著這一趟航程,猜測一路上會出現的情況,愈想是愈心動。或許他是因為從小就過著備受呵護的日子,所以很嚮往單飛冒險;或許是想試試自己適不適合走博物學者的生涯,最重要的是,這一路上幾乎能一網打盡,看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呢;也或許想掙脫父親的鐵腕,開始走自己的路。不論原因為何,他很快便改變主意,打算接受這份工作。他徵得叔叔的聲援,總算讓父親勉強同意讓他出海。

在出航前夕,達爾文寫信給小獵犬號的船長羅伯特.費茲羅伊 (Robert FitzRoy):「上船便是我第二人生的第一天,在我有生之年,都會視這一天為生日。」

一出航竟然開始後悔想家,他這樣解決...

小獵犬號在同年12月啟航了,年紀輕輕的達爾文幾乎立刻後悔了。船很小,又因波浪而劇烈搖晃,他嚴重暈船,東西吃了就吐。他想到要那麼久見不到家人就覺得難受,而且還有好幾年時間得和船上這麼多的陌生人打交道。他開始出現心悸的症狀,覺得自己得了重病。水手們注意到他在船上幾乎派不上用場,於是對他很冷淡。費茲羅伊船長是個陰晴不定的人,即使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令他暴怒,他還是個狂熱教徒,對《聖經》的內容深信不疑;費茲羅伊叫達爾文要負起責任,到南美洲時,要找到〈創世紀〉章節 (Genesis) 那場洪水及生命起源的證據。

達爾文覺得自己真是個蠢蛋,竟沒聽父親的決定,寂寞排山倒海而來。他怎麼有辦法連續幾年都窩在窄小的空間裡,跟一個半瘋的船長住在艙房內呢?

航行過了幾週後,他絕望地擬訂一套策略。在家裡的時候,每當他心緒混亂,只要到大自然裡走走、觀察觀察周遭的生命,總是能令他恢復平靜,甚至會渾然忘我。如今這艘船就是他的大自然,他要觀察船上的生命,仔細研究每位船員和這名船長的性格,就像在記錄各種蝴蝶斑紋一樣。比如,他注意到竟沒人埋怨伙食、天氣或手上的工作,原來水手很看重堅忍的特質,他也要試著採取這種態度。費茲羅伊似乎有點缺乏安全感,不時需要從海軍官兵身上證明自己的確位高權重,達爾文打算不斷滿足他這種需求。一點一滴地,他開始能夠融入船上的作息,言談舉止甚至沾上了一些海員的調調。這些都有助於排遣他的寂寞。

幾個月後,小獵犬號抵達巴西,達爾文這才明白當初為何會對這趟航程感到熱血沸騰了。種類浩繁的各色動植物令他心醉神迷,這裡簡直是博物學者的天堂。所有物種都與他在英國觀察、採集過的東西截然不同。有天他走進森林裡,見識到所見過最古怪也最殘忍的奇觀:有一隊不斷往前行進的小黑蟻,隊伍長度高超過九○公尺,沿途吞噬掉所有擋道的生物。森林裡的生物多如繁星,不論往哪裡看,都會看到激烈的生死存亡之爭。達爾文在履行他的職責時,很快便碰到一個大問題:能捕捉到的鳥類、蝶類、蟹類、蜘蛛等統統很奇特,但他的任務還包括得慎選要寄回英國的標本,到底要用何標準判斷哪些值得採集呢?

於是他必須擴充自身所知,不但要投注大量時間鑽研路上看見的一切,做筆記,還要設法建構起龐雜的資訊,將全部的標本製作目錄,將自己的觀察爬梳出條理來。這是極浩大的工程,但一點都不像他痛恨的學校作業,他做得可興奮極了。這些是活生生的物種,不是書本上模糊又抽象的概念。

在航行的四年裡,所到之處通通讓達爾文大感驚奇。(示意圖/faungg's photos@Flickr)
在航行的四年裡,所到之處通通讓達爾文大感驚奇。(示意圖/faungg's photos@Flickr)

擁抱全球冒險,達爾文發現的新世界!

小獵犬號順著海岸線南行,達爾文了解到從沒有博物學者深入過南美的內陸。他決定要盡可能見識到最多的生物,於是展開一連串進入阿根廷彭巴草原的徒步旅程,一路只由高卓人隨行,蒐遍各種珍奇的動物及昆蟲標本。他按照在船上生活時悟出的那套策略,開始仔細觀察起高卓人及其行事作風,想辦法融入他們的文化,彷彿自己就是他們的一份子。在這次行程及之後的行程中,他勇敢面對來打劫的印第安人、毒蟲、在森林中潛行的美洲豹。不知不覺中,他愛上這類冒險,他的親友得知莫不跌破眼鏡。

航行一年之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南方約650公里的海灘上,達爾文發現令他匪夷所思許久的東西。他在懸崖的岩石間發現一條一條的白色玩意兒,他可以辨識出那是某種巨大生物的骸骨,便鑿開岩壁,盡量把它挖出來瞧瞧。這些骨骼的尺寸和種類都是前所未見,貌似某種巨型犰狳的獸角和盔甲、乳齒象的巨牙,最教人驚奇的則是馬的牙齒。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初次來到南美洲時,當地並沒有馬匹,但那些牙齒太古老,比歐洲那些人抵達南美的時間更早。他不禁納悶,假如這個物種早已滅絕,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一舉創造完畢的神話便不吻合。更要緊的是,怎麼會有那麼多物種遭到滅絕?會不會地球上的生物一直都是變動不定,不斷處於發展之中呢?

幾個月後,他換到安地斯高原徒步旅行,尋找能寄回英國的地質標本。在海拔約4200公尺處,他竟發現貝殼化石及海洋堆積岩層,在這種海拔高度發現這些實在太令人意外了。他檢視這些遺跡及四周的植物群,推測這些山脈曾經位於大西洋底下,而且多半是數千年前的諸多火山活動讓這些山漸漸隆起。他沒有找到可以佐證《聖經》故事的遺跡,反而找到與世人所知的事實大相逕庭的物證。

出航時間一久,達爾文察覺自己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轉變。以前幾乎任何可以套上正經兩字的事情都讓他覺得無聊,但現在他可以日以繼夜地辛苦工作;更實在的說,他想要探索、學習的事物那麼多,航程中的每分每秒他都捨不得浪費。他已鍛鍊出觀察南美動植物的驚人眼力,聽到鳥鳴就知道那是當地的哪一種鳥在叫,牠們的鳥蛋上有什麼樣的花紋、飛行時又是哪種模樣。這些資訊他都一一記錄下來,整理成容易查閱的資料庫。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思考模式已經煥然一新。他會先觀察一件事物,進行相關資料的閱讀、作記錄,接著再繼續觀察,然後提出自己的推論,這些推論又再去與觀察印證,循循環環。他探索這個世界的眾多層面,每個層面裡都有無限豐富的細節,不知打哪來的想法不斷蹦跳出來。

1835年9月,小獵犬號離開南美的太平洋海岸,朝西返航。歸程的第一站是幾乎無人居住的加拉巴哥群島。這些島嶼以野生動植物繁多而聞名,但達爾文事先完全沒料到自己會在那裡發現什麼。費茲羅伊船長給他一週時間走訪其中一座島,然後便要繼續航程。達爾文才剛一上岸,便注意到那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那一小方土地上滿是別處沒有的生物。他四周擠滿了幾千隻黑色的海生鬣蜥,有的待在岸上,有的浸在淺水區;230公斤重的陸龜在岸上緩步徐行;海豹、企鵝、不會飛的鸕鷥,都是一些棲息在這一座熱帶島嶼上的冷水生物。

那一週,僅僅是在這一座島上,他就找到26種陸棲的特殊鳥類。他的罐子裡裝滿長相最奇特的植物、蛇、蜥蜴、魚、昆蟲。回到小獵犬號上,他開始造冊記錄,將採集到的數量驚人物種分門別類,他很驚訝這些幾乎都是前所未見的新物種。接著,還有了更驚人的發現:即使島嶼之間的距離不過短短80公里左右,這些物種在每個島上的樣貌皆不相同。龜殼的花紋不同,鷽鳥也發展出不同的喙嘴,每一種喙嘴都是針對各自棲地的特殊食物種類發展而來。

四年航行成就「生物大師」名號

突然間,四年來的航行與他的種種觀察觸動了他最深度的思考,一個激進的推論在他內心成形:他推測這些島嶼最初是因為火山爆發而突出水面,就如同安地斯山脈一樣。起初,島上沒有生物。慢慢地,鳥類來到島上,留下種子。各種動物則從海路過來,蜥蜴或昆蟲則是隨著漂流木來的;陸龜原本是海龜,所以是游過來的。幾千年來,每一種生物都適應了島上特有的食物與掠食者,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改變了外形樣貌。那些適應不良的動物則消亡殆盡,就像達爾文在阿根廷所掘出的巨大生物化石。這是求生的無情競爭,島上的生物不是某個神靈在一夕之間創造出來的,而是經由慢慢演化,成了現在的樣貌。這些島嶼一如地球的縮影。

返航時,達爾文開始進一步延展自己的推論,內容大大顛覆傳統思維。如今,證明自己這種推論成了終生志業。

最後,在1836年10月,小獵犬號在出海將近五年後返回到英國。達爾文連忙趕回去見家人,父親第一眼看到他時愣住了。他的相貌完全變了個樣,個頭似乎比較大,散發的氣質也截然不同,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出充滿決心的嚴肅及銳利,與幾年前要出海時的迷惘神情大不相同。顯然,這趟航程徹底改變了他兒子的外表與心靈。

作者介紹| 羅伯.葛林 

國際暢銷書作家,古典學系畢業。終生都在研究權力法則,成名作《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在全球銷售逾一百二十萬冊,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他的洞見屢獲重量級媒體爭相報導,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富比士》、《赫芬頓郵報》等;也曾上《今日秀》、ABC廣播、CNBC衛星新聞台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主圖翻攝自YouTub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茲文化《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偷學48位大師精進的藝術,做個厲害的人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