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伙食有多慘?每天菜色一成不變、比嬪妃吃得還差…困窘到只能塞栗子果腹

2020-08-18 19:50

? 人氣

辛亥革命,帶進西式文化與飲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隆裕對外界的一切都毫無感覺。當南北兩方代表反覆磋商,開價四百萬兩,達成清帝退位的協定,隆裕也無所謂。這麼多銀兩,足夠維持她在宮中的奢華生活。清室退位之後,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隆裕的一切待遇照舊,由中華民國來供養她。宣統五年(1913年)二月十二日下午兩點半,隆裕因病逝世。據說隆裕去世前,指了指小皇帝溥儀,對著前清王公大臣們說:「他太小,你們不要難為他。」當時的中華民國各政府機關下半旗,並由中華民國承辦了一場盛大國葬。隆裕去世後,由還活著的四位太妃繼續送菜給溥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溥儀長大之後,口味也漸漸開始改變。他喜歡吃野味,特意設置了烹調野味的膳房。溥儀也喜歡吃宮外的菜,特別喜歡紫禁城周邊西北角樓下的城隍廟內,一家鋪子裡的蘇造肉與火燒。溥儀要吃蘇造肉時,御膳房就派人到鋪子裡買。宮裡的太監們也很喜歡吃。蘇造肉鋪子生意興隆,五個夥計中,有三個專門往宮裡送貨。

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進入紫禁城後,受他的影響,溥儀生活開始西化,對西餐產生了興趣。民國十一年(1922年)十二月,溥儀結婚了,妻子婉容是過慣了西式生活的女子,喜歡看電影、吃西餐。婚後第三天,溥儀特意舉辦了一場西式酒會,招待前來祝賀的各國駐京使節。次年,溥儀在宮中開設了番菜廚房,專門製作西餐,又將御茶膳房裁撤,設立野意膳房,負責中餐。野意膳房高薪聘請了兩名大廚鄭大水、宋登科,每日列出菜單,由溥儀挑選出幾樣菜來,然後再烹製。這樣節省了人力和食材,也提高了菜點的品質。

以早膳為例,有清湯銀耳、爐肉熬冬瓜、炒三冬、鴨條燴海參、葛仁燴豆腐、紅燒魚翅、炮羊肉、燴酸菜粉、鍋燒茄子、紅燒鱖魚、炒黃瓜醬、乾炸肉、羊肉燙白菜、大豆芽炒咯噠英、熱湯麵、黃燜雞、木樨湯(蛋湯)。燻菜有:蹄膀、燻肝。點心、粥類有:豬肉饅頭、烙餅、戧面饅頭、包金卷、紫米膳、白米膳、小米膳、甜油炸果、粳米豇豆粥、玉米糝粥、小米粥、香稻米粥。

民國十三年(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從紫禁城驅逐出來後,跑到天津隱居, 他在天津設立洋膳房,專門為他做西餐。有時他也會與婉容一起到天津租界內利順德、起士林飯店去吃西餐,他尤其喜歡起士林的點心、奶油蛋糕、三明治和各種甜點。

作者簡介│袁燦興

江蘇靖江人,歷史學博士、副教授,江蘇省青年骨幹教師,央視《法律講堂》主講人,《國家地理》、《澎湃新聞》專欄作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大清皇帝陪我吃頓飯》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