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中人,不可不知台中歷史!一條灌溉200年圳水,道出豐原數不盡的故事

2017-07-09 07:00

? 人氣

當地七十二歲的耆老邱先生說:「我聽老一輩講,以前翁仔社有四座大城門,前面有一條大河溝,是為了防止土匪來搶劫。這裡是窮庄,挑水、砍柴都要爬過蜈蚣崎,只能種種蔬菜、雜糧。如果有人要做媒,沒有女人願意嫁到庄裡來,生活很困苦,三餐只能吃番薯葉配蒜頭醬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豪宅大院多興建在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的市集裡,而翁仔社位於東勢山城與葫蘆墩市集之間、靠近石岡的山崙上,水圳未達、生活不便,為什麼先民還要選在這裡落腳呢?因為這裡不僅是漢番交界處,北方的朴仔口庄(今朴子里)更是原葫蘆墩圳與五福圳的取水口,先民為爭奪水源在萬定汴鬧出人命,太平時期需屯丁看管水源,亂世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翁仔社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台灣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水圳頭人命水

離開翁仔社,來到位於朴仔口(今朴子里)附近已荒廢的葫蘆墩圳舊進水口。葫蘆墩圳的進水口其實歷經多次變更,最早的取水口位於朴子籬口。

1732年,張達京與岸裡社平埔族人協助清廷平定大甲西社事件後,翌年獲准興建葫蘆墩圳上埤工程,由埤頭大甲溪南岸懸壁鑿穿約一公里長的地洞隧道,引大甲溪水進入上、下埤幹線,進水口就在今萬順宮後方(萬順二街尾),後來日人在此設立「豐榮水利碑」以資紀念。

日治時期,考量原有地洞水路整修不易,因此將取水口改移至今舊山線鐵橋下,以石筍攔大甲溪水,改以明溝圳路,以便於管理維護。1939年豐榮水利組合(注:日治時期的農田水利會)成立,將取水口改為現代攔水鐵匣門設施。1977年石岡水壩完工後,葫蘆墩圳改由該處進水,但1999年921大地震時,石岡壩受損嚴重,花梁鋼橋下的舊進水口曾短暫修復應急使用,待石岡壩修復後又改回水壩取水。

沿著葫蘆墩圳南幹線渠道,順著角潭路一路往西南行,來到位於角潭路二段的「萬定汴」,在地人又稱其為「人命水」,「汴」是指圳水分流之處。在漢人移民入墾中台灣時期,水利建設改善了民生事業,卻也帶來爭水械鬥的衝突事件。清領時期,因上游東堡(今豐原一帶)農戶,常在旱季以草蓆阻斷水流,讓西堡(今清水、梧棲、沙鹿一帶)無水可用,1767年4月,西堡農民為此遠道而來興師問罪,在萬定汴與東堡農民發生武力衝突,造成西堡三人傷亡,驚動官方出面解決,因而設立「分爭水利示禁碑」,規定每年2月初二起,東堡應讓出十分之三的水給西堡農民使用,從此鄉人稱此三分水為「人命水」。

從此處可遠眺大甲溪舊山線鐵橋旖旎風光,遙想兩百多年前先民爭水喪命的往事,以古鑑今。可惜現在人們將之視為妨礙地方建設的元凶,急著將水圳埋在地底,以通人行車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