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增加人生勝率的5個關鍵定律

2020-08-12 10:34

? 人氣

但是話雖如此,最後在談到成功的功勞時,大家還是會把他歸功給團隊裡最為人所知、名氣最大、最受歡迎的人,會覺得都是因為他所以這個隊伍才成功的,他是唯一的、最大的英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現象:某個明星球員轉隊之後,感覺好像光環不如以往,原因也許就是他原本所處的隊伍組合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是因為他最有名,所以大家把功勞都歸在他身上,但是當換了隊伍之好,那個讓他成功的元素就變了,消失了,而不是他個人的問題。

5. 堅持下去,成功可能隨時到來

終於到了第五條定律。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感覺,如果是天才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展露頭角,甚至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個人在30歲前還沒有在科學上有什麼重大貢獻,那就註定不會有貢獻了」,所以成功好像必須要趁早,不然就是我們的天份、才華不夠,註定不會成功。

但是根據《成功竟然有公式》的作者分析了很大量的案例,發現真正影響成功的不是年紀、不是才華,而是持續嘗試。他用S=Qr 來解釋:一個人的成功S,等於你的執行能力Q,也就是所謂天份、才華、功力。再乘上r,就是你想到的點子與嘗試的次數,這樣得出來的。

從極大量的數據裡他也發現,一個人的Q 其實幾乎一輩子裡的變化不會太大,這一點跟我們認知很不一樣,我們會覺得自己應該會越來越厲害,但是從真實數據來看,其實差別的幅度並不大。所以換句話說,我們的成功,真正能夠由我們主導的變數其實是r ,越多嘗試,想出好點子,才真正左右我們是否可以成功。

而一般覺得要成功會在年輕的時候,其實原因在於人通常在年輕的時候最樂於嘗試、生產力也很好,等年紀大了,就不敢嘗試、生產力也被體力、家庭影響,比年輕時相差很多。回到愛因斯坦,他自己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其實是他56歲時寫的,甚至還超過他年輕時寫的「相對論」。股神巴菲特也說,他99%的財富是50歲之後才賺到的。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他有一半的著作是65歲之後才完成的。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從這本書我學到什麼?

如果你問我「那你從這五條定律學到什麼?」,我會說,首先我嘗試從這五條定律裡找出一些「比較可控的因素」,像是下面這些:

人際關係:世事難料,待人要更好
選對領域與掌握遊戲規則
盡快產生「第一個成功」--把握「先行者紅利」
提升互補性與溝通能力--成為贏家團隊的一員
做得夠多、氣要夠長

另外,《成功竟然有公式》書裡分析的很多都是「個人」--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創作者,但是你我要非常注意一件事--通常一般人都是組織的一員,所以你所處的組織到底是讓你發揮盡展所長,還是磨損你、消耗你,這一點也要注意。

文/我是老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成功竟然有公式》--從大數據找出增加人生勝率的五大法則)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