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題材總是歷久不衰?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都有這經典元素

2020-08-06 19:50

? 人氣

毛宗崗一路這樣羅列下來,列出超過一百個名字,認為在「三國之前、三國之後」的各方各面,都沒有這麼多厲害的人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三國人才如此之盛?其中一個答案是,因為《三國演義》寫得好。《三國演義》是小說,可以用小說筆法,用傑出的戲劇性表達,誇大這些人物的厲害之處,讓讀者看了覺得驚訝、感動,因而留下深刻印象。

但讓我們將這問題再往下探問:成功地寫出這麼多人才的《三國演義》,為什麼選擇三國作為時代背景,而不是其他時代?如果真正的成就在於羅貫中的寫法,或許再加上歷來說書人對故事的試驗琢磨,那麼同樣的說法、寫法,換成寫別的時代,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嗎?

實際上,在說書人的傳統裡,中國歷史基本上已經用這種「通俗演義」的方式從頭到尾都講過了,但為何唯獨《三國演義》從所有「演義」中脫穎而出,且最受歡迎、最得讚賞呢?

這樣問,我們便接觸到一個關鍵重點:《三國演義》當然有虛構、誇大的成分,但書中所寫的每一個人,毛宗崗所羅列的每一個人名,基本上都是從史書記載裡來的。三國的確是個人才最多的時代,而三國出人才,尤其是出多元的人才,除了因為那是個打破了原有秩序的亂世,更重要的,那是個主觀上極度重視人才的時代。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5: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