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有個家,誰想睡街上?3個街友道出人生真相:只要走錯一步,接下來步步都錯…

2017-06-30 16:42

? 人氣

從前在布工廠工作的王子,小蔣時代月薪可達4、5萬,卻被自己的二弟陷害。在外欠債的二弟跟朋友謊稱布工廠是哥哥的,沒想到朋友信以為真,以為哥哥超沒良心連借弟弟錢都不肯,一把火燒了工廠,讓王子丟了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身無分文的王子沒有積蓄,開始了龍山寺一帶生活的日子,靠老人年金過活。「人就是這樣,沒錢、沒得吃就不想活了。」甚至一度買繩子想上吊,最後是一位師姐勸他不要這樣,才打消念頭。

某天,王子全身只剩7塊錢,他想起之前遇到的盧牧師說過:「只要你有困難,耶穌一定會幫你!」他開始向耶穌禱告,殊不知真的讓他撿到1000元。見到耶穌的力量,讓他開始到燈塔教會聚會,並在此遇見了劉小姐,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王子生病住院時,劉小姐每日照顧讓他很感激。出院後,王子為了報答他就自願去她家當「沒有薪水的佣人」,修電扇、煮飯、洗衣服樣樣來,還帶她出去玩。

王子笑說:「現在就是男女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現在的目標就是趕快存錢,幫劉小姐做一副牙齒。兩人現在一起作掃地工作,過著旁人稱羨的生活。

寧願自己穿破衣住街頭,也要讓貓吃飽

「因為我是流浪漢,知道餓的滋味。」這句話是趙伯伯生活的最佳寫照,明明三餐吃不飽,卻把領到的社會救濟金,換成一箱箱的貓罐頭。「養貓是最快樂的,就是看他們能吃、跟他們說說話。有時一整天我沒跟任何人講上話,但每隻貓都陪我二十分鐘,她們黏我就是最大的回報。」

曾是澳門水警的趙伯伯,是緬甸華僑,「趙」是養父母的姓。1967年緬甸發生排華運動,母親怕他危險偷渡他到澳門,開啟顛沛流離的生活。一度有水警這個正職,卻因與黑道接觸後失去飯碗,正式「全黑」,進入賭場工作,負責提供高利貸給賭客們。

太太一句想來台灣定居,趙伯伯和妻子搬至台灣生活。金盆洗手的他和太太一起工作,本也是幸福美滿。後來,兩人慢慢養起了流浪狗,一隻、兩隻累積到三十多隻,拖垮了家中的經濟。終於太太忍不住問他「要狗還是要我」,兩人離婚。

離婚後,趙伯伯錢都給了前妻,只跟她拿8000元的生活費。沒說的是,這筆錢他是要來養狗的,將本來的租房退掉後,開啟了在北車照顧流浪狗的生活。「一天只睡幾小時,何必花這個錢?」

「也許是還債吧。」在緬甸吃狗肉長大的趙伯伯,看到流浪狗不僅沒食慾,還興起了照顧的念頭。後來,趙伯伯也養起流浪貓。現在,每天趙伯伯有固定的「養貓」路線,從大同區興城街搭公車到萬華,中午到中正區,之後來到北車的地下街出口,最後一站再回到大同區,可惜罐頭不夠,兩天餵一次。

上次住進加護病房張獻忠去探望他時,趙伯伯就曾跟他交代:「我最重要的,就是那一籃罐頭。」罐頭和他心頭的貓,已成趙伯伯最重要的資產,寧可自己吃垃圾穿破衣,也要照顧他們。

綜觀街友故事,他們並非如大眾所想遊手好閒或髒亂,其實大部分都有工作,像舉牌工、街頭導覽員、發傳單、派報等,人生的精采故事,甚至比「有家者」還精采。我們得知到社會上有那麼一群人,是這麼努力生活著。

只是「成為街友」的那個門檻,其實好容易,只要在人生的路上不小心絆倒,就有可能摔落到門檻的另一邊。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發起人張獻忠補充,其實弱勢比我們想像更多,除了露宿街頭者,還有一群是夜宿在網咖、廉價旅館等惡劣住宿環境的「遊民儲備單」。一個人居住環境不穩,身心也就難以發展。《無家者》這本書不一定帶來更多資源,至少將他們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

*封面圖片為示意圖,圖片來源/Toomore Chiang@flickr
更多街友生命故事,請見游擊文化《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