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水災有多危險?從明朝瘟疫紀錄揭露恐怖歷史教訓:水後疫氣大作,死亡率30%以上!

2020-08-05 17:02

? 人氣

有水土不服者。景泰五年 (1454)進士明人徐溥曾記載,某年南京一帶 「春夏以來雨澤少降,南畿荒歉尤甚,疫氣盛行北來人無不沾疾,此亦時事可嘅之一端也 。」嘉靖初年,在〈奏報田州思恩平復疏〉中,王守仁記載 「調集之兵。遠近數萬。屯戍日久。人懷歸思。兼之水土不服。而前歲之疫。死者一二萬人眾情憂惑。自頃以來。疾病死者不可以數。無日無之。潰散逃亡。追捕斬殺,而不能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綜合因素交互作用者。在高溫、群聚、衛生糟糕、飲食失節、水土不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疫情的產生較為常見,如洪武五年(1372)七月,參與中都工程營建的軍士「多以疫死」。明太祖認為是「盛暑重勞,飲食失節,董其役者又督之太急,使病無所養,死無所歸」所致;成化七年(1471), 翰林檢討張寬之上奏,當時湖廣流民被械歸故里時,由於「適值溽暑,因饑渴而死,妻女被掠,瘟疫盛行,船夫遞解者懼其相染,故覆舟於江」。湖廣流民出現疫情的原因,就在於「官司迫遣上道。時夏月酷熱,民皆聚於舟中,不能宿處,氣相蒸鬱,疫病大作,死者不可勝紀。棄屍水道,塞礙舟楫,哀號之聲動天地」;正德十六年 (1521)六月,明世宗初即位, 因為甯王朱宸濠和錢寧、江彬之獄被拖累的嫌犯數百人關押在監,當時正值「暑雨,疫癘大作」,所以「瘐死者甚眾」。幸虧給事中許復禮、御史陳克宅都上言,要求迅速發落嫌犯。明世宗命司法部門趕緊審錄,得以釋放無辜者二百四十四人。

萬曆十五年(1587)五月,大學士申時行等人上題本,報告當時「天時亢陽,雨澤鮮少,沴氣所感,疫病盛行」的情況;萬曆中期,日本入侵朝鮮。明朝在天津一帶徵兵備禦,由於「宿兵於斥鹵之地,又盛夏癉熱,淫雨日侵,眾無所棲息,疫癘時作,人情大擾 」,明朝才改善軍隊的住宿條件,新建了天津葛沽鎮兵營。邢侗在萬曆中期,曾經擔心明朝軍隊援助朝鮮時,出現 「我兵餉未集,戰期無日,冬春不結必至夏秋。經霖雨之時,居濘潦之地。炎暑蒸其上,瀉鹵侵其下,水土不習,飲食不充癘疫必作,傳染必眾」的情況。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崧燁文化《大明也確診:皇朝的封城日記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