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放假,誰想要工作?每周要工作5天是誰決定的?

2017-06-29 16:21

? 人氣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中曾提一個有趣的觀點,作者克里斯·貝利提到現在的每日 8 小時適用在「工廠時代」是沒問題的,因為當時的工廠生產線非常簡單,工人每天要做的事非常固定,因此規定好大家每周要站多久,機器要開多少小時,這樣重複動作 8 小時廠長(老闆)就能計抓出準確的產量;但 21 世紀,許多的工作不像傳統生產線一樣毫無變化,工作的地點也不侷限在工廠內,透過手機、電腦、LINE,你的訊息量與工作量是瞬息萬變的,因此克里斯·貝利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想要變得更有生產力,你該管理的就不僅是時間,要把精力、專注力的管理放在首要任務上」

換句話說,身處現代的我們如果持續用「工作時數」來衡量自己的生產力,會是相當曖昧且越來越難以衡量的。舉個例子:有些人早上 9:00 進公司跟喪屍一樣,都會說自己的腦袋「還沒開機」,而且有些人開機特別晚,吃個早餐、滑滑 FB,拖到 10:00 才進入工作狀態,那老闆在衡量一位員工有沒有生產力時,該把 9:00 - 10:00 這段時間的薪資給員工嗎?這就是「每日工作 8 小時」的盲點,因為每個人進入狀態的時間都不同。

所以這個世代設計了一項叫做「彈性工時」的貼心規則,為了因應不同業務與不同工作時段的問題,例如設計師、工程師、分析師,他們的任務與工作時間與一般人不同,因此可以彈性的調配原本的 8 小時工作時數,早上班就早下班;但理想的「彈性工時」往往與「責任制」綁在一起,真可謂愛恨相隨!

美其名是可以自由安排進出公司的時間,只要你能將自己的本份工作完成,但問題就來了⋯⋯有時候工作就跟福壽螺的卵一樣,永遠都消滅不完啊!於是我們可能又陷入了福特時代之後的另一個死循環:無盡工時。

當然這邊提到的例子,並不是說受薪階級都是天性懶惰、想要放假,這社會有非常多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方式、產出品質要求極高的,甚至到了下班後還不願意離開公司;因此上述的觀點僅是不斷的傳遞一個訊息:也許「五天工作制」、「周休二日」並非適用現代社會的每個人了。

(圖/pixabay)
也許「五天工作制」、「周休二日」並非每個人、每種職業都適用。(圖/pixabay)

如果不仰賴工時,那我們該怎麼提升生產力?

克里斯·貝利透過一整年的親身試驗,提出對「固定工時」破局的方法,稱為「黃金時段」,每個人都要找出自己一天中工作狀態最好、最有生產力的時間。例如有些人跟我一樣早上萎靡不振,但 13:00 後精神啵棒!那就建議你在這時候給自己安排最有挑戰性、需高專注力的工作任務;而到了 16:00 後開始走神了,就應該在安排像回覆信件、整理資料這類的輕量工作,也就是說 13:00 - 16:00 就是他的「黃金時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