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說壓力大沒空放假,心理倒很得意?心理學家一語揭為何人們喜歡「耐操」這標籤

2017-07-19 08:20

? 人氣

壓力與成功密不可分,這個觀念已經深植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中,以至於我們以自己的壓力程度為傲。我們吹噓手邊的工作滿檔,或待辦事項清單有長長一大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炫耀自己的行程表排得有多滿,誇口自己睡覺時間有多少,而且已經好幾年沒度過假了。我們可能不喜歡有壓力的感覺,但卻把它當榮譽勳章似地穿戴在身上。

我們似乎以為如果能承受愈多壓力也(希望自己能耐得住),就代表自己愈「耐操」,也會愈成功。

「壓力是成功的助力」的這個概念,我們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認為,是我們的文化把高壓力的職業理想化了。

像是急診室醫師在最緊急的狀況中仍能臨危不亂地工作,忙碌的大律師雖然接案量滿檔但仍能場場勝訴的電視連續劇;還有經營大公司的優秀執行長與創業家,不僅身兼慈善志工,同時還有餘力陪伴孩子做功課等傳媒報導。

此外,我們的文化也推崇不達目的絕不終止,以及奮鬥不懈以超越他人等觀念,凡此種種,都將壓力與成功劃上等號

所謂的「功成名就」,就代表著賣力、衝勁和競爭。當大家完成一個專案、達成一項目標,或精通一門技藝時,英文俚語恭喜他們幹得好的說法是「你殺了它」(you killed it)或「你毀了它」(you destroyed it)。

事實上,成功也常被人拿來和「爭強好勝」畫上等號。我們理解的「成功」,其中就包含我們要具備「強韌堅毅」的特性。於是,我們的情緒強度增加了,而「強度」這件事就與心理壓力有關。

我在史丹佛和心理學教授珍.蔡一起進行的研究顯示,在美國,當我們處在一個想要對他人有所影響的情況時,我們會希望擁有強烈的正面情緒,比如興奮(也就是和「冷靜」之類相反、強度較低的情緒),因為我們相信這樣的情緒會讓自己更具影響力。

(圖/pakutaso)
領導者角色因為想要對他人有所影響,會有強烈正面情緒,更有衝勁!(圖/pakutaso

在一次研究中,我們指定不同的參與者分別擔任領導者或追隨者,結果發現,扮演領導者角色的人會主動想要傳達更多強烈的正面情緒

然而,像興奮這類正面的情緒,卻因為高強度之故,也會激發我們生理上的壓力反應。換句話說,即使是為了達到成功而感受到的正面情緒,也會引發並加重我們身體的壓力。

科學證明,適量的壓力或衝勁,有助於我們發揮能力,達成「短期目標」。由於這些正面效果的諸多舉證,讓很多人認為壓力的確有益身心,於是便妄下結論,認定它是不可或缺的進步動力,會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現更出色。

然而在日積月累後,慢性壓力卻是成功的頭號敵人,導致人們身心失衡。就像在霍塔-歐索里奧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壓力無法使人更有成就,反而可能成為一大障礙。

你面對的是好壓力或壞壓力?

當然,壓力不盡然都是負面的,像是短期的壓力就具有供給我們燃料的作用。像是當你看到一輛車子闖紅燈朝你疾駛而來時,你的腎上腺素會飆升,使你得以快速奔跑過馬路,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此外,少許暫時性的壓力也可能有益健康。在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當中,我在史丹佛大學的一位同事—菲爾道斯.達巴(Firdaus Dhabhar)教授,就發現壓力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具有很大的益處,包括增強免疫力在內。

他是首位主張可以利用短期壓力反應的生物學來提升保護力和表現的人。在一份舉證充分、前所未有的研究中,菲爾道斯就證明短期壓力可激發潛能,而慢性壓力則有害健康

作者簡介|艾瑪‧賽佩拉(Emma Seppälä, PH.D.)

美國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史丹佛大學「慈悲與利他主義研究教育中心科學部主任」,教授「快樂心理學」,為該研究領域的先驅。

創設高人氣的新聞網站「實現日報」(Fulfillment Daily),並長期為哈佛商業評論、今日心理學與赫芬頓郵報等媒體撰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打破6大慣性成功迷思,化快樂為生產力
責任編輯/蔡昀暻

【好物推薦】今夏消暑提案,DIY冰淇淋這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