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一展抱負,卻兩次拒絕送上門的榮華富貴!揭前秦猛將「選對上司,才是智慧展現」的求職哲學

2020-08-01 08:00

? 人氣

一般人求遇心切、急於求取功名富貴,但成功的人會認定真正值得付出的人才投身仕途,這才是關鍵所在。(圖/Pakutaso)

一般人求遇心切、急於求取功名富貴,但成功的人會認定真正值得付出的人才投身仕途,這才是關鍵所在。(圖/Pakutaso)

懷才不遇是常有的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是自己的才華沒有被人發現,自然不可能被使用,但有時就算胸懷大志,生不逢時,有能力的人也會選擇懷才不遇,例如姜太公不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助紂為虐上。

真正有大志的人,就得忍受一時的貧窮、困苦,不能為眼前利益放棄追求;即使不得志也會廉潔自守、剛正不阿,不會依附權貴,更不會與奸人同流合污。不怕失敗,也不畏懼別人的嘲諷,矢志不渝地向著既定奮鬥目標前進,那就能忍受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忍受別人無法忍受的精神折磨和肉體創傷,等待時機。

時機不對、機遇不佳時,千萬要冷靜,等待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切不可操之過急。

王猛慧眼識君。他不是見一個君主便要委身於他,而是經過耐心的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上司,這也是懷才不遇之忍的重點之一。

王猛本來是漢族的知識份子,出生在青州北海郡劇縣,年幼時因戰爭動亂,他隨父母逃到了魏郡,而苻堅是氐族在長安建立秦之後的一位君王。

當時漢族的東晉政權依然存在,王猛為什麼要投奔到氏族苻堅的手下去呢?

這是因為,王猛對自己人生道路作了極為認真的選擇。

王猛心裡明白,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聰明能幹的上司,也無法發揮能力;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上司,本身就是一個人才能和智慧的展現。

王猛年輕時,曾經到過後趙的都城──鄴城,這裡的達官貴人沒有一個看得起他,唯獨徐統認為他是了不起的人物,並召請他為功曹。可王猛不僅不答應徐統的召集,反而逃到西嶽華山隱居起來,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應該只從事功曹之類的事情,而是要幫助一國的君王於大事,所以他暫時隱居山中,看看社會風雲的變化,等侯時機到來。

西元三五一年,氐族的苻健在長安建立前秦王朝,力量日漸強大。

西元三五四年,東晉大將軍桓溫帶兵北伐,擊敗了苻健的軍隊,把部隊駐紮在灞上。

王猛身穿麻短衣,直接到桓溫的大堂求見。桓溫請他談談對當時社會局勢的看法,王猛便在大庭廣眾之下,一邊把手伸到衣襟裡面去提蝨子,一邊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者無人。

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他問王猛:「我遵照皇帝的命令,率領十萬精兵討伐逆賊、為民除害,但為什麼關中豪傑沒有人要來我這裡效勞?」

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來討伐敵寇,長安城近在眼前,但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拿下它,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

桓溫沉默了好久都沒有回答,因為王猛的話擊中了他的要害。確實,他認為自己平定關中不過只得了個虛名,地盤卻歸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為他人做嫁衣,還不如擁兵自重,為自己將來奪取朝廷大權保存力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