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90%的人都要遷就較晚來台的10%人說「國語」?她這樣說明復興母語的重要性

2017-06-23 14:58

? 人氣

另外在推行語言政策時,語言的實用性與語言多樣、文化多元也是很重要考量因素,台灣人口比例有極大多數是漢人,再依據族群細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移民⋯⋯等等,在族群的劃分中是有多樣性的,然而現在社會中卻缺乏相對應的語言多樣性。台灣有大約70%的閩南人以及15%的客家人,然而無論是什麼族群,所使用的語言都被當時從中國移民而來,人口數大約佔10%的外省人制定的語言政策所束縛,被要求使用「國語」才是正確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政策的遺毒至今依然深深的限制母語教學以及相關的語言復興推行,前一陣子就有一則新聞是關於小學台語作業要求翻譯使用羅馬拼音書寫的台語,被家長「痛批」太難、無用,先擱置台灣媒體誇大偏頗的報導風格,新聞中家長認為台語的書寫教育是無用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認為母語教育在家中會說說即可,何必到課堂中教育,然而一個語言的保留,若是只靠口傳而不使用文字,面臨滅亡的風險會更大,諷刺的是台灣學校中的英文教育常常只強調讀、寫而忽略了聽、說,和家長認為語言靠說的學習即可的概念呈現極端的落差。

而語言的實用性也可以成為復興母語的一個誘因,許多人認為母語教育置於學校課程中,會壓縮到其他課程的上課時間,拖慢學習的成效,然而那些有這般想法的人或許沒注意到,使用閩南語和客語的母語使用人數都有逼近5000萬人,而大多數分布於中國沿海一帶,語言的相通只要善加利用,又未嘗不是一種向中國開拓發展的可能性;而且全世界使用羅馬拼音作為拼音系統的語言比比皆是,也有很多語言能夠透過羅馬拼音學習,由此可見,學習母語羅馬拼音不僅是在台灣能達成母語的推廣復興,更是在學習其他外語時一個方便的橋樑,藉由宣揚學習母語除了保存語言與文化之外對學習者有利的優點,應該也能夠變成提高學習母語意願的原因吧!

台文系中巫義淵老師常常說自己因為學習羅馬拼音,能夠更正確的發音也能輕鬆唸出使用羅馬拼音的陌生外語,就能看出羅馬拼音在外語習得上其實是一大助力,這個好處或許能讓以往重視外語勝於母語的台灣社會,能對母語有所改觀。人民強烈的認同與意願,往往是能夠影響政策走向的因素,在馬來西亞的例子中我們也能看見其力量,唯有人民有重視母語的自覺,搭配政府訂定合適且尊重各族群多元性的語言政策,才能復興台灣過去曾有過的,語言多元的榮景。

作者介紹|Cheng

來自台灣高雄,在成大台文系學習如何當一個真正的台灣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台灣語言政策思考)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