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枝裕和的電影如此動人?或許我們能從他的家庭背景一窺端倪

2020-10-16 09:00

? 人氣

關於是枝裕和的祖父母,由於祖父母兩人剛好同姓「是枝」,受到當時同姓不婚的習俗,所以祖父母兩人便決定從日本私奔到台灣的高雄結婚!1920年,他倆在高雄生下了是枝裕和的父親。由於當時台灣仍處於日治時期,是枝裕和的父親可說是「土生土長於台灣的日本人」,是枝裕和的父親先後曾讀過嘉義小學校、台南中學校及嘉義農校,畢業後曾到中國東北工作,之後戰爭爆發後,被當成台灣兵徵召入伍。日本戰敗後,是枝裕和的父親卻沒在戰後搭上返回日本的船,而是被強迫帶去西伯利亞勞改。直到3年後,才第一次踏上與自己有關係卻又陌生的日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把青春歲月全留在台灣的人,是枝裕和的父親與當時的日本社會可說是完全格格不入。是枝裕和在產經新聞的專欄中曾提及,由於父親在融入日本社會時適應困難,所以常藉酒消愁,儘管根本不太會喝酒。每當父親一喝醉,就會開始跟是枝裕和他們訴說那儼然已離去的故土–台灣高雄的美好,不過對於是枝裕和他們而言,這話題根本不是小孩子會感興趣的,所以每當父親開始講古,是枝裕和只能無奈地心想,「啊!父親又來了」。

2、是枝裕和的母親

由於父親失志又與人群疏離,所以家裡的經濟來源有一部份得落在是枝裕和的母親身上。還沒搬家之前,是枝裕和的母親為了家計,會到東京練馬附近的廢棄回收業打工。搬家之後,打工的地方就換到了離家裡不遠的不二家蛋糕店,母親下班後偶爾還會帶有瑕疵的蛋糕回家給大家吃。

家裡的男人因失志而無法好好工作,生活開銷與照顧子女的重擔又落在女性身上,因此是枝裕和的母親自然對父親有不少怨懟,使得是枝裕和的母親直到80多歲去世前,都常常把「失敗」掛在嘴邊。其實是枝裕和的母親,條件並不差,在結婚前是在銀行上班的,有份不錯的工作,只不過她自己似乎不這麼認為。

是枝裕和曾在專欄中表示,由於戰爭的緣故,戰後日本適婚年齡的男性大減,加上母親的雙親早年雙亡,所以母親一直認為自己的結婚條件不好,無法與好男人結婚,於是與是枝裕和的父親相親沒多久,便決定結婚了。婚前覺得是枝裕和的父親,應該是位認真的人,沒想到結婚後卻發現,完全不是如此!所以是枝裕和的母親才會常把「失敗」掛在嘴邊。

這種能在大時代中,邊分擔家務邊拉拔孩子們長大的女性,個性自然不能太軟弱。關於是枝裕和母親的個性,是枝裕和受在專欄中表示,母親是個非常現實的人。小時候在參加小學的入學式時,是枝裕和看到有個愛欺負人的小朋友,正打算霸凌別人,當時是枝裕和當時沒想太多,就直接上前勸架,沒想到卻反過來被對方重重地朝臉上打了一拳。在保健室塗完藥後,回家的路上,對於保護他人的事,母親不但沒給予誇獎,反而還對他說:「不要去做那種無意義的事,別人打架什麼的就隨他們去吧。」這種非常現實的話,之後也常常勸是枝裕和去考公務員等,做比較有保障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毅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