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一開始就自爆缺點,反而受青睞!心理學家揭6個面試小心機,直接勝出錄取

2020-07-16 15:48

? 人氣

如果你要找一份新工作,先更新一下自己的心理,也許會有更多幫助。我們看看在找工作時,有什麼心理上的東西是可以並且應該準備好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回答苗條一些

找一份新工作,面試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面試,你將花費大量時間注意自己的穿搭、髮型、鞋子,可謂從頭到腳都要好好地包裝一遍。也許你還準備了可能遇到的面試官的問題,並預先寫好了應對大綱。這些準備工作當然不可少,你的認真將會為自己帶來好運。

然而,有一個東西是很多新鮮人,甚至有經驗的求職者也會忽視的。大家都為自己視覺上的東西進行了充分的考究,卻往往忽略了你給別人的聽覺感受。也就是,你的談吐會影響面試官對你的看法。其中,有一種特殊的用詞會為你面試帶來影響。

話語標記詞(discourse marker)是指那些在口語表達中可有可無的詞。例如,有些人在對話中思考對方提出的問題時,一時無法作答,會伴隨著思考發出 「嗯……」、「啊……」或「呃……」的詞,接著才正式回答。這種不含有實質意思的詞只是用來輔助你的表達的延續,獨立於你真正回答的內容之外。這類詞有很多,讀者們不妨留意一下自己平時口語中是否有這類詞。

這類詞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平時口語的習慣。但是在面試中,這種表達會讓面試官覺得你不夠專業。實際上,面試官可能沒有意識到你的表達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不過在潛意識裡,他會覺得你思維不夠清晰,對該領域的事情不夠熟悉。例如,二〇〇八年《心理學簡報》(Psychological Reports)提及,在面試時,使用這類不含實際意義的口語詞的面試者與不使用這類詞的面試者相比,後者更受面試官青睞(面試官並沒有意識到這兩類面試者有什麼不同,而且這兩類求職者在其他條件上基本一致)。

所以,為了在面試的時候能有更好的口語上的優勢,我們平時不妨注意盡量避免使用此類口語詞。儘管「呃」一下可以為我們在幾秒內沒有想到如何應答時延緩一下,免受可能出現的尷尬,但在另一方面,這種習慣也助長了我們思維的依賴性。我們理應訓練自己快速思考和應答的能力。在職場的口語對話中,我們也盡量用簡潔直接的書面化的用詞來交流。這會使我們更加專業、更加有效率。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清除一下「嗯」、「啊」或「呃」這些對話中的「贅肉」,讓你的回答更加苗條,給人對答「如流」的感覺。

拍馬屁,未嘗不可

因為面試官和考生都是紅魔曼聯(Manchester United/ Red Devils)的球迷,因此考生被錄用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類故事。也許你會覺得它是不公平的。的確,按照我們前面提到的,面試的過程仍然是一個人為的過程。主觀的偏差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就人類演化以來沉澱在骨子裡的「經驗」來說,面試官的這種做法是合理的。

人們通常更能夠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婚戀心理學證明了,夫妻是因為相像才在一起,而不是因為在一起才像。這些「相像」不僅包括旁人所說的外表的夫妻臉,還包括各種人格特徵,如性格、興趣和習慣等。這些「臭味相投」能夠使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時更加舒服。對於一個團隊而言也是一樣的。一家公司或機構如果是由相像的人在一起,將更有利於團結和合作。儘管有理論認為,一個團隊成員的組成多元化才有利於創新,但是就人們從遠古時代就延續下來的本能而言,無意識裡首先考慮的還是團隊的上下一心。異己者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就創新和穩定而言,人們更願意服從自己的情緒目的,選擇不破壞團隊氛圍的人。

我們在面臨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加入自己的團隊時,更願意選擇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遵從這一種相似規則,我們相信各方面相近的人更容易組合成一個團隊。應用心理學(applied psychology)的實驗對比了兩種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採用的策略:逢迎(ingratiation)和自我抬高(self-promotion)。前者是指對團隊表現出熱情和喜愛,對團隊成員表達認同和稱讚;後者是指推銷自己正向的性格,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能勝任某個職位的。結果發現,前者的作用明顯好於後者。討好迎合的策略使招募人員更容易覺得這個人非常適合這個職位,而且也同意提供一個offer(表示被錄取)。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逢迎是一種可恥的「拍馬屁」行為。事實上,這種行為表示了你對組織的認同和喜愛。對組織有認同感的人也會對組織有承諾感和責任感。這種組織情感正是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喜歡看到的。他們歡迎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相信這種人可以迅速融入組織,並建立起忠誠和承諾。

如果你有一個與面試官閒聊的機會,你一定要遵守如下的逢迎攻略:

(1)讚美你要應徵的公司或機構,表現出你的熱情和信念;

(2)自然地恭維你的面試官;

(3)發現與面試官有工作之外的共同話題,並表示有共鳴和相同的興趣;

(4)除了笑,還是笑,以及做出其他友好的肢體語言;

(5)大部分情況下,你應該認同面試官提出的觀點;

(6)保持與面試官的眼神交流。

「無中生有」的面試經驗

「面試狂人」具有豐富的面試經驗。什麼叫面試狂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那些經常去面試找工作的人;另一種是沒有獲得面試通知,卻強行參加面試的求職者。部分面試狂人最終「修成正果」。面試需要累積經驗。沒有任何經驗,第一次即成功的是少數。但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體驗過所有類型的面試。如果按照心理學家桑代克(Thorndike)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trial and error theory)來找工作,我們必須吃一塹長一智,吃了很多塹,最後成功找到工作。但現實不允許這樣。

大家都明白,機會垂青於準備好的人。對於大多數新鮮人而言,很多東西都可以事先做好準備,唯一無法準備的是經驗。那麼,解開這道無經驗難題的鑰匙是什麼?我們可不可以不要當面試狂人?

心像訓練(mental imagery training)可以幫忙。心像是指不透過外在刺激,而在自己內心創造出的知覺經驗。更可貴的是,這種經驗與現實經歷幾乎一致。心像訓練已經在運動員的訓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很多NBA球員、高爾夫球員、射擊運動員都透過意象訓練來提高自己在比賽中的投籃準度和穩定性。

例如,原NBA球星,現洛杉磯湖人隊(Los Angeles Lakers)總經理米契爾·庫普恰克(Mitchell Kupchak)承認,他作為球員時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心像訓練;美國運動心理學家在一九八九年的一項調查已經顯示,很多頂級的高爾夫專業球員會將心像訓練納入日常訓練的一部分。

心像訓練還運用在學生的考試輔導中,用於提高考場上的自信程度,應對考試焦慮和怯場。心像訓練具有控制情緒、改善專注力、建立自信心的功能。這些正是面試中所需要的。尤其是自信心,決定了你是否能按照自己所準備的那樣充分地展現自己。因此,最新的心理學研究也將心像訓練引入應徵工作的過程中,幫助求職者順利通過面試。

與冥想類似,心像訓練可以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也可以獨自進行簡單的心像活動。下面將為大家介紹心像活動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則。

你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或者能夠靜下心來即可。你可以坐著或躺著,只要能感到舒服(但謹記不要睡著)。放鬆並閉上眼睛。想像你如何走進面試室或者開始參加無領導者團體討論(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想像你如何與面試官或其他面試者交談和討論,想像你遇到的問題和你的回答。想像的基本原則是越具體、越生動越好,盡可能地把所有能考慮到的細節都放進你的想像內容裡。例如:你的穿著、你的衣領、你的神態、面試地點的環境擺設、你可能在現場聽到的聲音、你如何站起來和如何坐下來……細細體會你自己所做出的每個動作,仔細設想你周圍的環境和人,細節越多越好。

除了顯明法則(law of vividness),另外一個是正向原則。你要想像自己很好地完成整個面試過程。例如,想像自己自信地走進面試室,清楚有條理並笑容可掬地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最後還得到稱讚。管理心理學(managerial psychology)中有一句名言:眼見為實(seeing is being)。你心像中所看到的彷彿就是真的,你的表現朝著你所預見的那樣發展。所以,預見正向的結果正是我們想要的。

這個想像的過程可能是比較久的,因為你需要耐心地想像許多細節,從而使得心像更加生動。一般而言,你需要十到二十分鐘的時間。然而,這會帶給你許多幫助。心理學實驗顯示,透過心像訓練,求職者會在面試中更加放鬆、表現更好。

心像幫助我們獲得一種知覺上的面試經驗。研究證明,其效果跟真實經歷是類似的。在沒有真實經驗的情況下,透過心像訓練,我們可以做到跟有面試經驗一樣好。

笑,讓別人看不出你的緊張

笑在面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不過,作為職場新鮮人,仍然有必要認真了解笑在面試中的具體作用。笑起反作用的情況有很多種,無法預測,但笑一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那幾種。

我們前面談到,在一時回答不上問題的時候,有些人習慣透過「嗯」或「啊」等話語標記詞來獲得思考的緩衝時間。我們已經說明這種方式是不好的。為了填補這段空白,笑容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式。當你覺得一時答不上問題而在思考如何作答時,不妨自然地表露你的微笑。這樣一方面阻止你採用那些毫無意義的話語標記詞,另一方面讓面試官覺得你是放鬆和自信的。心理學的統計顯示,大概百分之三十七的女性求職者善於運用自己的笑容來應對這種答不上題時的困境,而只有百分之十八的男性求職者採用了這一策略。所以男性求職者應該更加大方地笑出來。而其餘約三分之二的女性求職者也應該勇於展示自己的微笑。

我們在前面提到笑是討好迎合的一種方法。笑可以表達你的熱情。心理學田野研究(field study)發現,展現你的熱情可以提升面試官對你的精力充沛度、工作動機和公司忠誠度的評價。笑同樣是在討好面試官。你的笑會讓他感到被尊重。在實際的面試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求職者有意識地採用了這一策略,剩下的四分之三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種作用,為什麼呢?

很可能是因為太過緊張而忘記笑。在解決緊張問題的方法中,除了我們前面討論的心像訓練,笑也是其中之一。笑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身和心是密切相連的,我們的生理動作可以回饋給心理,引導它們的感受。在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中,我們讓憂鬱的人假扮笑臉,猶如俗語所說的「皮笑肉不笑」,即不是真的笑。但即便如此,比起其他沒有笑的憂鬱之人,那些人在假笑之後確實提高了正向情緒的得分。可見,笑就是一劑預防針,使你降低焦慮和緊張。

笑在面試中最後一項重要功能是掩飾負面情緒。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這一項功能裡面,假笑或者虛偽的笑也許不利於我們。試圖用笑來掩飾你的負面情緒反而會「欲蓋彌彰」。所以,如果你想用笑來抵禦負面,那麼最好笑得真實自然,否則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為什麼面試官會不喜歡這種求職者呢?其中一種解釋是,面試官可能會認為你不夠坦誠。誠實地面對自己不好的地方,有時反而能使這些不好之處成為我們求職時的優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內容。

「醜話」說在前,「好話」留後面

沒有一個求職者是完美無缺的。我們始終存在這樣那樣的弱點。在面試中,可能遲早都會揭露出自己的弱點。那麼,我們要如何自我揭露自己的短處,從而使它不那麼突兀呢?

心理學對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得出這樣一條準則:最好不要在建立關係的早期就急於將你所有優點都表現出來。相反,你應該在早期坦承你的一些不好的地方,這樣會顯得自己更具吸引力。優點應該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慢慢地展開,把最美麗的地方留到後期。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自我揭露的時間效應(time-of-measurement effects)。

在面試中亦是如此。面試就是一種求職者對面試官進行自我揭露的過程。研究發現,自我揭露的時間效應可以轉移到面試過程中。有些人的策略是盡量不要在面試時提及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盡量掩蓋自己的缺點或不願意提起。但是,這種策略在經驗豐富的面試官面前通常是不起作用的。你遲早會揭露出自己這些缺點。如果你固執地採用這種策略,很可能的結果就是你在面試後期揭露出短處。這還不如那些一開始就自揭不足的求職者。實驗顯示,那些在一開始就坦承自己有缺點的求職者最終會更受面試官的喜愛。而且,如果你將自己最成功的經歷或最寶貴的工作經驗放在後期展示,你將會獲得更高的讚許和認同。相反地,如果你在一開始就表現自己最厲害的部分,面試官會覺得你是個自大的人,會認為你是在吹噓。這是有反效果的。

人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是有限的。在一個面試過程中,面試官需要暫時性地記得你的很多資訊來做決定。當他最後做決定的時候,他最能夠記住的是在最近時間內獲得的資訊。這顯示了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上所說的新近效應(recency effect)。所以,早點揭露自己的不足,一方面顯示了你的誠實性格;另一方面,面試官到最後做決定的時候,腦中關於你的不足方面的資訊已經不那麼突兀了,一定程度上被你後期呈現的長處所遮蓋。把自己的「醜」說在前,把自己的「好」留在後。這就是自我揭露時間效應的運用。

懂得自我暗示

在最後,我們不得不提一個跟自我暗示(self-suggestion)相關的方法:跟自己說話。從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角度來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完善自我。這關乎人類道德所說的自私,它只是一種自我存在的方式。例如,當我們找到自己感覺滿意的公司時,會說「我找到工作啦!」這種興奮源於我們與公司的匹配。

人們自身人格上所缺少的東西,會尋求透過外部環境(比如團隊)來彌補。而我們在自我中缺少的東西,會希望透過配偶來填補。

實際上,就連我們自己所說的話也是對自己說的。那些能夠使人信服的演說家就好比那些傳教士。他們之所以能夠說服別人,其焦點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所說的,說他們相信的。他們每一次演講,實質上都在進一步強化他們在演講中所體現的那些信念。記得我們前面談到:眼見為實。而對於人類來說,還有一件重要的效應:口說為實(saying is being)。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所講的會引導你的行動,最後使之成為事實,當然這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具體而言,你對自己所講的是你所信仰的,你所信仰的會堅定地付諸行動。

根據這種事實,心理學家在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論的大綱下提出了一種自我對話(self-dialogue)的方法。它可以提高你的自我效能,進而使你在面試過程中受益。這種自我對話就如同自我暗示。例如,你可以對自己說「我可以自信地走進面試間」,「我可以微笑著與面試官握手」等等。有些人有個習慣,會在每天早上起床後對著鏡中的自己說「我可以」。其實這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自我對話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完成。它的目的在於提高你的自我效能,從而使你在面試中發揮得更好。

作者介紹│何吳明、鄒國靜

何吳明

網名psyho,心理學專家。認可科學的東西,同時也認為科學不是神祕主義,應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而這條途徑應該是為大家科普或者講故事。做著學術研究的同時,也想把它們變成一個個科普作品或一則則故事。

鄒國靜

心理學專業出身,熱衷於傳播心理學科學知識。曾任心理健康教育協會會長。曾舉辦以「同築健康心靈,共創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雞湯越喝,越孤獨:打造鋼鐵玻璃心,尋找未知的自己》(原標題:找份好工作,要靠心理學)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