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優不優秀,是跟爸媽學的!上萬家長盛讚,蒙特梭利專家這樣養出獨立、勇敢孩子

2017-06-22 11:30

? 人氣

凌亂房間裡滿是孩子四散的玩具,孩子睡了爸媽自己慢慢整理;孩子在外面吃飯哭鬧不休,爸媽越哄反而更「一發不可收拾」…養出一個守規矩又獨立的孩子,是所有家長的共同期望,卻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其中問題到底出在哪?

「爸爸,我去洗澡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的玩具還沒收耶!你想要爸爸幫你收,以後都不能玩了;或是自己收好,以後還能拿出來玩呢?」

「嗯…那我自己收吧…」

在Facebook擁有上萬「媽媽粉」的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一下模仿自己4歲的小兒子、一下恢復爸爸身分,手舞足蹈的還原採訪前一天在家裡發生的真實狀況。

活潑個性加上長期在外國訓練的美語能力,羅寶鴻開始走上美語教師之路。(圖/鐘敏瑜攝)
活潑個性加上長期在外國養成的美語能力,羅寶鴻開始走上美語教師之路。(圖/鐘敏瑜攝)

羅寶鴻給孩子的教育:「兩個選擇」,自己選的自己負責

「這種時候立刻破口大罵,孩子根本學不到經驗。」羅寶鴻認為,過度情緒化的家長會讓孩子模糊了事情的重點。透過給孩子「兩個選擇」,反而能讓他們學到經驗,往後做任何決定時也能提早想到後果。

他提醒,不是隨便找兩個選項都可以,其中提問技巧需要爸媽用心學習。例如,當孩子亂丟玩具,不該問「你要自己撿,還是不要撿?」,而是該把兩個選擇的結果一起說出來,問「你要自己撿,以後還能玩;還是爸爸撿,以後你都不能玩?」,才能讓孩子把因果做正確連結,確實學到一課。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藉著自己做選擇,孩子能搞懂正確選擇的重要性,習慣也會內化成自律,久而久之就能自己判斷是非。「你可以看到一個教室裡,老師一走,多數孩子就會天下大亂,但有些孩子知道自己應該乖乖坐好。這就是『正確選擇』的成效。」

教會他們「消化」負面情緒!當孩子哭鬧不休,請這樣處理…

羅寶鴻與4歲的小兒子。(圖/羅寶鴻提供) 
羅寶鴻與4歲的小兒子。(圖/羅寶鴻提供) 

天下父母一定都遇過孩子哭鬧不休的狀況,在地上亂扭、嘴裡喊著「我就是想要」,這種狀況到底該怎麼處理?

羅寶鴻認為,如果孩子是因為肚子餓等生理因素哭鬧,父母自然該立刻處理,但如果是在鬧脾氣,「同理但不處理」是最適當的解決方式。他舉例,他們夫妻規定孩子不能拿別人給的玩具,但有天一個熱心家長卻堅持送給他,即便孩子又哭又鬧,羅寶鴻與太太還是拒絕接受。

回家路上孩子一直哭著要回去拿玩具,兩人什麼都不多說、也不著急安撫,只是平淡地說「我知道」、「真的喔」,五分鐘後,孩子就這樣睡著了。羅寶鴻認為,爸媽在這種時候積極關注哭鬧的孩子,就像是在「挑釁」,孩子也會因此哭得更大聲。

透過「同理但不處理」,孩子將能從這樣的經驗裡學會消化自己的情緒,也才能培養出勇敢的人格特質。「最怕的就是家長一直說『我知道你很想要』、『我知道你很難過』,這時候幹嘛還跟孩子強調這種情緒呢?」他認為這是爸媽最常犯的錯之一。

「真正重要的是教育態度!」身為蒙特梭利專家,他道出教養關鍵

出生在香港的羅寶鴻,20多年前自美國返台從事教職。他一開始是美語老師,後來發現「0-6歲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美語,更是全方位的人格培養」,毅然投入幼兒教育。他鑽研最多的,是如今最為搶手、幼兒園一個名額都難求的蒙特梭利教育。

儘管身為蒙特梭利專家,但他認為最重要的並非上什麼學校,而是透過給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教育,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長成最適合自己的模樣。他說:「就像種一盆花需要水、陽光、養分,只要給足這些東西,就不必時時刻刻盯著它、怕它死掉。」給足適合的條件,然後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世界,培養獨立性格。

許多人肯定蒙特梭利教育能讓孩子變得獨立,但也有著刻板印象──就是一群有秩序的學生孤單操作教具,彷彿魁儡。對此,羅寶鴻有話要說。

一般的蒙特梭利班級會由2個老師帶領30個孩子,在大約3個小時的操作時間裡,孩子可以在400多種教具中任選操作。教具可分為日常生活類、語言學習類、感官及數學類等。他以語言學習舉例,孩子可以在寫字板上寫注音,並且在老師的引導下拼成句子,「總比傳統那樣寫ㄅ寫20次、50次有意義吧!」

他也表示,蒙特梭利環境裡的孩子能有自己的空間,也能夠配合同儕做事。這並非出於強迫,而是出於孩子發展動作的需求,以及模仿同伴動作的天性。他以蒙特梭利環境中的「走線」活動舉例,這是一種在教室地板上貼出橢圓形空間,讓孩子依序在線上行走的活動,能夠精煉孩子的動作與自我控制。孩子能從這樣的課程培養心智,「如果不想做,也不會被強迫一起動作。」

「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自由找到感興趣的事情,然後教他們方法做。」羅寶鴻認為,正確的引導能夠激發孩子「主動追求完美」,不必外力壓迫,也能夠追尋自己喜歡的東西。從孩子的「內在需求」出發、尊重每個個體不一樣的發展需求,或許就是蒙特梭利之所以紅遍全球的關鍵原因。即使沒能進入蒙特梭利幼稚園,家長依然可以把這個觀念用在生活中。

蒙特梭利的教具種類很多,能讓學生習得不一樣的技能。圖為數學教具中的「千串珠」。(圖/Henry羅寶鴻 老師@Facebook) 
蒙特梭利的教具種類很多,能讓學生習得不一樣的技能。圖為數學教具中的「千串珠」。(圖/Henry羅寶鴻 老師@Facebook) 

學校教育30%、家庭教育70%,爸媽以身作則才能教出「獨立」孩子

羅寶鴻表示,在孩子的成長環境裡,學校的影響只佔了30%、家庭教育佔了70%。爸媽如何表現,也會無形中塑造了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因此,急著為孩子找學校之前,更該好好注意自己的言行。

除了以身作則與懂得適時「放手」之外,他也提醒,0到6歲的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與信任感,爸媽不該經常情緒化地破口大罵,也該言行一致,「不要答應人家晚上要出門吃飯,結果卻在家煮,這是現在雙薪家庭很常出現的狀況。」羅寶鴻認為,這會讓孩子手足無措,也會嚴重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孩子也才有辦法發展獨立與堅強的人格特質,這將是撒大錢補習任何科目還重要的一堂課。

「對我來講,能當老師是人生最快樂的事了!」投入教職20年,羅寶鴻表示,近期除了出版《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淡定面對0~6歲孩子的情緒勒索,不用對立也能教出自律又快樂的孩子》一書,與更多人分享教學經驗,也著手規劃成立親子教室,幫助孩子和主要照顧者。從門外漢到如今受上萬家長歡迎的「教養名師」,他用一顆最有愛與熱忱的心,為台灣教育開創了另一種不同的新風景。

責任編輯 / 鐘敏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