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女人當媽後容易變黃臉婆?遠嫁德國的她,從老公身上領悟到最大關鍵在這!

2017-07-01 12:00

? 人氣

兩性作家大A曾經寫過一篇《「我怎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兩性作家一篇文章道盡女孩當媽媽後的辛酸感慨》引發所有媽媽級網友的轉發、分享,心有戚戚焉,當媽之後,女孩瞬間得擔起好多責任,為母則強但是不是也該適時的為自己停歇?

老公總說:你該有自己的休息時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心想:怎麼可能!

婆婆則告訴我:媽媽也要有下班時間。家裡沒什麼事,非媽不可,媽媽快下班,放下罪惡感,去做喜歡的事。

我看著在客廳一角自己開心玩耍的小兒子,回憶起這一年多來的兵荒馬亂,此刻簡直是天堂。

媽媽怎麼可能休息?

回想起十多年前,大女兒出生時,我親自帶她,還同時創業,每天不是帶孩子,就是工作。每晚陪睡的時候,就連讓自己不小心睡著的機會都沒有,手邊總是帶著筆電、回著電郵,或者打著文件,鮮少有時間留給自己。

一肩扛起母親和創業家這兩個角色,像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全年無休,我在那幾年,把臺灣女性的刻苦耐勞,發揮到極致。一直到女兒上了小學,事業也穩定了些,我才偶而偷空做些自己的事。

但沒想到,十一年後我又懷了兒子。弟弟出生後,女兒也搬至德國一起生活。一個新生兒,加上一個轉換環境的青少女,還得同時遙控在臺灣的事業,讓我再一次回到「鞠躬盡瘁」,就快要「死而後已」的疲憊狀態。

老公總說:「你該有自己的休息時間。」

我總心想:「你來當媽試看看,怎麼可能!」

媽媽要堅持保有自己的時間

有一次德國婆婆來訪,見到我忙碌疲憊的樣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她「勒令」我去睡覺,接著她帶弟弟出門,還買了些食物回來。我起來後,還能稍微整理一下家、看看書,當他們回來時,我整個神清氣爽。

婆婆告訴我:「媽媽也要有下班時間。」

過去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年紀相仿的孩子,中間還經歷了多年的單親生活,獨自照顧兩個相差一歲的兄弟檔,她說,當時常忙亂到想搥牆。

但她知道,如果不照顧好自己,只會將疲累和情緒帶給孩子。這不該、也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她堅持,每天比孩子早一個小時起床,安靜喝杯咖啡,看報看書,做些家事。

就算身邊沒有人幫她,她仍告訴自己,要堅持保有自己的時間。

讓孩子學習尊重「爸媽的下班時間」

除了早起一小時,每天晚上,婆婆更堅持孩子們一定要八點十五分之前上床睡覺,直到孩子上了中學,仍舊如此。孩子年紀大了些,當然會抗議,但她說得直接:「媽媽我也要下班。你們睡覺了,媽媽才能下班。所以請進房間。」

所有功課的問題、任何需要,都要在八點一刻之前完成,超過這個時間,婆婆是不會幫忙的。幾次面臨火燒屁股的狀況,婆婆仍堅守原則,不為所動,久了孩子們也就接受與配合了。八點十五分的「媽咪下班時間」,就這樣成了他們家的固定時刻表。

聽我老公說,其實他們長大之後都知道,為什麼是八點十五分,是因為八點半,媽媽要收看一個固定的電視節目。但他媽媽非常堅持,不在孩子同在的時候看連續劇,所以一定要等小孩都就寢了,她才能好好享受。這個原因挺可愛的。

三個孩子也學到了要尊重爸媽的時間,知道爸媽也需要好好休息

(圖/天下文化提供)
媽媽也該有自己的時間。(圖/天下文化提供)

疼愛自己,不需要有罪惡感

這也是為什麼,老公總希望我別把時間都給了孩子,甚至給了他。

他從小學習到的觀念,就是「每個人都需要休息時間」,就連媽媽也是。所以休息的時候就是休息,不要再做家事,不要再忙公事。就算我不與他一起享受這段時光,他也覺得很好,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

我這才發現,一直以來,我對於「做自己的事」存在很深的罪惡感。如果我有空閒時間,但家裡的碗盤是髒的、玩具沒有歸位、衣服沒有洗完、工作還有待辦事項,我就得馬上完成,否則就是浪費時間。

但是,永遠有洗不完的碗盤和衣服、收拾不完的東西、源源不絕的待回郵件和工作,到底什麼時候媽媽才可以休息?

媽媽只要等一下,其他人都會自己做

我還很容易覺得「只有媽媽可以」做好所有的事。小孩哭了,馬上就放下手邊的事衝過去;家人需要什麼,立馬幫忙找;孩子餓了,趕緊張羅食物。

然而,套句老公常對我說的話:「你只要等一下,其實我們都會自己做啊!」這話一點也不假,就連兩歲的兒子,餓了都會去翻東西吃,何況是更大的孩子(甚至老公)呢?

與其什麼事情都只有媽媽知道、只有媽媽能做,還不如等一下,讓大家自動發揮各自的「求生本能」

所以當我學習婆婆,設定了每日的「媽咪下班時間」並且嚴格執行,女兒也開始自動在八點前把所有事做完。

當孩子知道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不是如主僕般隨傳隨到,他們也才能學習尊重父母的時間規劃,進而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

爸媽的下班時間,神聖不可侵犯

每天晚上,在這段時間裡,我會好好篩選,只做些令我放鬆沒有壓力、做完之後還會更有活力的事。像是我會和老公看看足球賽、影集、電影,或只是窩在沙發裡喝啤酒聊天,享受兩人世界,或自己看看書、寫文章,和朋友聊聊。不論做什麼,就是不准自己工作

那事情做不完怎麼辦?我向德國婆婆學到的方式,就是把家裡的「家事」當作「全家人的事」,盡量一起完成。兒子與我一起洗衣晾衣,女兒與我一起下廚,老公與我一起收拾廚房和客廳。一開始這麼做,令我充滿了罪惡感,甚至覺得自己變懶了,但調整後的心得就是:一起做,真的很快,而且很快樂!

「媽咪的下班時間」是如此神聖不可侵犯,我才會珍惜,而其他家人也才會尊重。我甚至在白天時就在腦中盤算,今天晚上的下班時間要來做什麼呢?光想到這點就讓我覺得開心。

雖然,還是有洗不完的碗盤和衣服、收不完的東西、處理不完的公事,但知道什麼時候喊「停」,比起把自己燃燒殆盡,再來發飆抱怨,來得聰明多了。孩子們也能看到一個更有活力的媽咪,老公有個情緒穩定的老婆,而我也不再讓自己淹沒在家務裡,成了黃臉婆,擁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做喜歡的事。

作者簡介|凱若媽咪(Carol)

與德籍夫婿、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及好動的兩歲兒子,一家四口旅居德國。經營「Carol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臉書粉絲專頁及部落格,並於「未來Family」開設教養專欄,與讀者分享德國生活與教育。

她從臺灣升學體系過五關斬六將,一路從北一女進到臺大研究所,年紀輕輕就創業,經營婚禮顧問公司,也因緣際會經營了網路通路平臺事業。卻在當了母親之後開始思考,孩子的未來,是否有更多可能性?也不斷思索,每日教養孩子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她的德國婆婆一手帶大三個獨立成熟的子女,對教養有一套獨到見解與方法,也是街坊鄰居口中的「超級媽媽」。凱若媽咪從自己的摸索,與德國婆婆的教養智慧中體認到,教育教養孩子,都是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