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用假帳號亂罵人,只是開開玩笑別太在意?其實這種雙面人損失可大了

2017-06-20 12:16

? 人氣

網路上你是怎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你就是怎樣的人。(截圖自PTT實業坊)

網路上你是怎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你就是怎樣的人。(截圖自PTT實業坊)

「我們公司的誕生就像是美夢成真,但是剛起步時,有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給我的感覺如同困在一場惡夢裡。我們從銀行貸不到錢,沒能招到合適的人,無法善用資金,還有幾次差點發不出薪水。我們爭執不休,從家裡吵到公司,再從公司吵到家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在部落格寫了這些感言,然後發在LinksdIn、推特及臉書上跟大家分享,時間是在我們第一家公司創立後的四年。我們的員工數目已成長到二十名,我記得管理團隊的成員之一,在我轉發這篇貼文後跟我說:「戴夫,你不覺得你談這些有一點,呃,欠妥嗎?你真的想讓我們的潛在客戶看到公司曾經瀕臨破產嗎?難道你不覺得這幾句話可能會引人非議,就這麼大喇喇地分享公司裡這麼私密的事?」

我想了一下,然後回答:「你可能說得沒錯。我們來打幾通電話,問問他們。」

我們打給幾個大客戶,讓他們看那篇貼文,並要求他們發表看法回饋給我們。我有點緊張,雖然直覺上仍相信我們會沒事,但員工們的擔心卻讓我開始坐立難安了。然後,我們最大的客戶發來一封電子郵件。

「哇,很棒啊!」郵件上寫著。「你介意我跟其他人分享這篇貼文嗎?」

「當然!」我回信給對方。「它會放上網站,就是要隨意分享,謝謝你的回饋。」

越來越多的電子郵件進來,正面回饋不斷,看來客戶對我在公司剛成立期間的坦率描述沒有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然後,一件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事發生了。

我們居然因此拿到了一筆推薦的新生意,是一個重要的大客戶。

「我希望和你約個時間,在電話中討論一個新案子,我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電子郵件這麼寫著。「我看了你的客戶伊蓮娜轉發給我的文章,我欣賞你的真誠以及自揭瘡疤的坦然,期待和你通話。」

太不可思議了!在貼文中坦承寫出當初經營上的痛處,不僅沒讓客戶不舒服,反而還吸引了新客戶。我回去找那個擔心的員工,就是認為文章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果的那個人。

「謝謝你老實告訴我,也謝謝你直接表達出你的擔心。」我說。「那麼,你現在還覺得那篇貼文有問題嗎?」

「我還是覺得挺冒險的。」她回答。「反正,已經塵埃落定了。冒些風險,分享你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能讓你跟他人在更深層次建立連結,我想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很真實,甚至有點自揭瘡疤。」她下結論。

她是對的。事實證明,像網路和部落格這種感覺起來讓人心驚膽顫、冷漠、不講人情的地方,卻正是因為你展現了真誠、脆弱及獨特的自我,而幫你帶來最大的機會,讓你在網海中冒出頭來。世界上有上億篇部落格文章,但只有你自己的那一篇帶著鮮明、獨特的聲音。

那麼,可不可能發生完全相反的後果呢?可不可能有客戶因為那篇貼文而失去信心,選擇不再跟我們做生意?當然有可能。(天啊,會不會這事已經發生了?)

但我心裡很清楚,無論是好是壞,那篇貼文反映的是真實的我。而且,我也不想和那些因為我的真實而心生疑慮的客戶合作。

但其實我想得更遠:網路上你是怎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你就是怎樣的人;反之亦然。你不需要在專業部落格中改換一種寫作風格,或在推特簡訊中發出不同的聲音,或是特意把你的社群媒體涇渭分明地區分為個人生活或專業領域。

為什麼?因為不論是「事業上的你」或「個人生活中的你」,都是同一個人。否則,你會發現自己要人格分裂地應付雙重生活,這太累人了,沒有必要這樣,並且也很沒效率。想像一下,你整天要登入、登出不同的臉書個人主頁,例如在私人朋友和工作朋友之間設防火牆,或者每次你想要發送推特前,還得仔細檢查哪些帳戶不該一起發。我說,這不是挺麻煩的嗎?始終維持一貫的自己會容易得多。

有些人對外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有些人在網上寧願保持半私密的身分,謹慎地挑選自己的數位代號。但這些都不是他們的真實身分,這些是他們戴的面具,只能自欺欺人。

大多數的商業書和生涯顧問會建議你上網時要嚴密保護個人資料,生怕萬一讓未來的雇主或招聘人員看到,會損害你的工作前景。但是,認真想想看:每個人都有工作之外的生活,如果我要雇用人,我會想看看他們實際上是怎樣的一個人,如何與朋友、家人互動,個人生活如何。否則,只有兩個結論,要嘛就是那人活得像機器人;要嘛就是他有什麼想要隱瞞

如果有兩份同樣合格的求職履歷在我面前,一個有完全開放的臉書個人資料,還秀出自己喝醉的照片給全世界看;而另一個則封閉帳戶,不讓外人看。我想自己會選擇有開放資料的那位。我希望找到的員工類型,是那種願意與別人分享他真實面貌的人。

我的意思是指像作家暨DKNY時裝全球高級副總裁艾莉莎.莉絲特(Aliza Licht)這樣的人,在網路和現實生活中都是一樣的。她有數千萬的推特關注者,她把每位觀眾都當成了朋友,看完所有的推特訊息後,她會盡可能回應,始終都是最真實的發聲。

她的推特也讓人能一窺她的生活和事業的真實面貌,分享照片、個人軼事以及體貼細心的建議。她並沒有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之間劃下任何界限。這種做法讓她高居公關界的最頂端,並讓DKNY服飾贏得聲譽,立下口碑,因為和顧客之間有良好的維繫,成功的建立品牌忠誠度。

網上社群媒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人展示他們真實的一面,並且取得信譽,尤其是那些商業領袖們。事實上,在最近的一次民調中,有八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願意信賴的品牌,是那些高階領導有使用社群媒體的品牌。拜網路之賜,今日的消費者已經被串聯起來,他們看社群媒體來決定哪家企業如何,以為決定是否要支持。但是,僅僅上社群媒體還是不夠的,你還必須要妥善使用這些管道,而這要從展現真實的你開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丹尼斯.克勞利(Dennis Crowley),他是Foursquare這家提供用戶定位社群網路服務的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我有一名員工曾經從曼哈頓下城她最喜歡的夜間酒吧想要登入Foresquare,但那天稍早網路就不通了,她發推特@Dens(他的推特用戶名稱),呼叫克勞利,要他修理Foresquare的伺服器。克勞利不僅親自回覆她,還提到他自己也住在附近,並推薦幾個其他的酒吧讓她試試,甚至給出他的地址(在第八大道和B大街附近,如果你好奇的話)。

雖然我絕對不建議你把自己的身分證號碼發簡訊傳出去,但克勞利所展現的信任和開放確實是珍貴的一課。當你透露個人資料的一瞬間,你就變得更有魅力、更有氣度了

所以,當你想建立自己在網路上的角色時,一定要把自己在真實生活中的面貌轉載到數位世界裡,而不是在個人生活和專業、上線和離線之間劃分界限,你要學會協調兩者,找出你的真實聲音並分享出去。

這麼多年來,我依然在網上撰寫並分享自己美好的時光,以及那些不順的遭遇。這些事不見得都是美好的,卻全是真實的,而這個世界永遠會欣賞真實的你。

〔我該怎麼做?〕優先採取的行動步驟:

把你所有線上社群的個人資料寫下來,包括社群網絡、部落格及任何你會上網的地方。為自己做個「真實度」的審核,看看自己的個人資料,然後決定要透露多少真實身分,留下多少隱私。

想想你如何提高自己網路身分的真實性,嘗試分享更多真實的你。

寫下你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並從中學到教訓。考慮把此文貼在你的臉書、部落格或LinkedIn。

作者介紹|戴夫.可本(Dave Kerpen)

企業家、演說家,以及暢銷書作家。

他是社群媒體軟體公司Likeable Local的創辦人與總裁,以及屢屢獲獎的品牌行銷公司Likeable Madia的董事長與共同創辦人,同時是擠身領英網站影響力計畫中最受歡迎的作者之一,也是Inc.com網站中瀏覽率最高的投稿人之一。CNBC、BBC、ABC今晚世界新聞、CBS晨間新聞、紐約時報,以及許多媒體都曾為他做過特別報導。

戴夫活躍於全球各地,為許多大型會議及網路研討會做專題演講。他是三個出色孩子的父親,妻子則是讓人讚嘆的事業夥伴。他也是數千人信任的朋友、同事,是他們心目中的良師益友。歡迎上網點閱更多關於他的介紹:www.ArtofPeopleBook.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如果出版《人際關係的藝術:打造真實人際關係的53堂課》(原標題:網路上你是怎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你就是這樣的人)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