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印度會變強姦大國?印度女孩道出這些觀念如何造就女性地獄,震撼百萬人

2017-06-16 16:38

? 人氣

Aranya Johar用流暢、押韻的詩詞道出當前印度的性別歧視、錯誤印象,引起世界各國網友共鳴。(圖/tedxtaoyuan提供)

Aranya Johar用流暢、押韻的詩詞道出當前印度的性別歧視、錯誤印象,引起世界各國網友共鳴。(圖/tedxtaoyuan提供)

一個月前,社群網站上出現一部影片《棕色女孩性別指南》("A Brown Girl's Guide To Gender"),在短短數天內獲得破百萬的點閱。影片中的印度女孩 Aranya Johar 用流暢、押韻的詩詞道出當前印度的性別歧視、錯誤印象,引起世界各國網友共鳴。TEDxTaoyuan 專欄團隊在日前聯繫上 Aranya,進行簡短的採訪。以下是我們以文字記錄她當天所說的一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是什麼事件引發妳關注性別平權與女性權益呢?

既然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及幾年前的一個重大事件。你們或許也聽過,2012年的德里輪姦案 (Delhi gang rape或 Nirbhaya rape case)。Jyoti Singh (後以 Nirbhaya 代稱,意為「無所畏懼」) 和男性友人出外逛街、看電影,晚上十點左右,她搭上一班有五、六名男性乘客的公車。之後卻慘遭不同的男性乘客輪姦,用鐵棒插入陰部和肛門,最後被拋出車外(甚至被輾過)。她當時尚未失去呼吸心跳,但仍在一星期後傷重不治。這起事件為印度社會的黑暗面點燃一束火光,第一次有媒體針對這類女性受凌辱施暴的案件,製作大量且有建設性的報導。電視節目有許多辯論、討論,引起民眾廣泛迴響。過去,民眾都知道這類事件的發生,但在Nirbhaya事件以前,沒有任何人願意認真地談論它。

數年前發生的Laxmi 事件同樣影響我。當Laxmi Agarwal僅15歲的時候,一位名叫Guddu的男人喜歡她,並展開追求。Laxmi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拒絕了Guddu的殷勤。沒想到Guddu對於一名女性不接受殷勤惱羞成怒,用「常見」的方式 ── 潑灑強酸液,使她毀容。這起攻擊對於Laxmi的人生產生漣漪效應,不僅毀掉他原本計畫的人生,甚至得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 ── 一個她無法負擔的數字。

這個事件讓我感同身受,因為在當前的印度,婚姻對於女性的名聲有極大的影響,甚至會潛在決定人們如何與妳互動、如何看待妳在職場的角色。Laxmi 日後發起了一個NGO ── Chhanv Foundation,幫助遭受酸液攻擊的生還者;創辦一間化妝品公司(幫助遭毀容的女性);和一位社會運動者、報導她的事件的記者戀愛、同居。

如果你有意識到,上述的事件都緣起於晦暗、不幸、痛苦,但在後續有積極正向的影響。和一個只因為女性不接受殷勤,男性因此認為有權利向其潑擲酸液的價值觀生活著,是痛苦的。正是上述這些事讓我決定面對現實面的殘酷。

印度女性非常容易受到性騷擾和性侵害,我的朋友就遭遇過一次。我還記得12歲的時候,曾和班上同學聊起女性受到性騷擾的議題,她說自己9歲時,在上學途中的公車上,一名男子當面對穿著學校制服的她手淫。她向公車司機求助,司機不但沒有阻止男乘客的動作,反而辱罵奚落並將她趕下車。上述事件都足以引起關注、討論和遏止,但人們通常用負面的方式處理和面對。

一名12歲的女孩必須處在性騷擾與性暴力的不安之中,是一件不幸的事,我想這同時也是自己提起行動──為此發聲──的原因。

(圖/tedxtaoyuan提供)
(圖/Ramesh Lalwani @flickr)

問》在新德里、孟買、清奈等大都市,狀況似乎改善許多。但在廣大的鄉村區域,黑暗似乎持續壟罩。童婚、性別歧視造成的傷害、輪姦等事件經常佔據國際新聞版面,真實情況是如何呢?在1947年被政府禁止後,種性制度仍然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嗎?

這絕對是個需要被提及的議題。我們的政府在這一塊做的努力並不多。以童婚為例,童婚是違法的沒錯,但鄉下地方的作法是早早為孩子指定婚約,等到合法適婚年齡一到,立刻舉行婚禮。縱使從法律上看,這些孩子並未遭遇童婚,但實際上是婚約老早就訂好了。孩子甚至得在年紀還小時就為彼此負擔開銷。如果生在鄉下,我(18歲)早已被許配給某個男人了,這是很不幸的事。

會特別盛行在鄉下地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收入不佳的農夫家庭,將女兒「賣掉」成為新娘會是一個必要的事,因為在傳統上,你得準備龐大的嫁妝給男性家裡,身為新郎的男性則會得到摩托車、汽車或一大筆錢。這像是一種「新娘交易」,在這樣的文化裡,女兒被視為賠錢貨,一旦家裡稍微有錢足以支付女兒的結婚開銷,他們會毫不猶豫即刻送她出家門。

在大城市,童婚極為少見。我的確聽說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18、19歲就結婚,但那是少數案例。而上述的各類議題在城市區域被廣泛討論、重視。性侵、家暴案件的受害者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而願意公開事情經過,甚至接受媒體訪問。但在鄉村地區,許多女性(受害者)會認為是自己虧欠男性伴侶的性需求。而這種恥辱、卑微心理正是我們想要翻轉的。進一步看,這樣的改變、努力要同時在兩性進行,不只是改變男性的觀念,也要為女性建立正確的心態。

跳開這個議題本身,從民眾本身做起大聲量的討論似乎是比較實際的做法,以我的觀點來說,要將議題帶入政府、與真正能夠制定政策或有權做大幅改變的人接觸,是大費周章的。

我是生在城市的小孩,我們對於這類議題有更高的敏銳度,能接觸更多客觀、正確的資訊;不過,在低收入的鄉下區域,人們仍然堅信原有的── 我們認為應該被改變的 ── 信仰與傳統。但總得來說,整體環境已有明顯改善。

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女性遭受性侵害、家暴的報導,從某方面而言,這是好事,代表事情本身逐漸獲得關注,引起民眾評論。我覺得改善的進程是很慢的,但至少印度開始「慢慢」往前邁進。

問》時至今日,印度社會最大的性別歧視,或刻板印象引發的現象是什麼呢?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些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嗎?

有個例子真的影響了我,就是剛才提到公車上發生的事件,當時她只有九歲啊!

和其他家庭相比,我的家人是相當自由開明的。只要回家的方式安全,像是乘坐計程車、搭友人車,或是哥哥接送,在外待到深夜是沒關係的。我的許多朋友卻不然,她們晚上八點後不能出門,但他們的兄弟們卻沒有門禁。就算是來自都會區中產階級的孩子,仍要面對同樣的問題。

另一個你可能知道的情況是,夏天的孟買非常熱,短褲是我小時候喜歡的穿著。但隨著愈來愈多次在外面感受到的不自在(男性的目光),讓我在青春期之後不再穿著短褲出門。當我和哥哥說這些事情時,他無法了解為何要自我審視是否要著短褲出門。顯然地,這些習慣在心中逐漸形成,才使得我寫下了《棕色女孩性別指南》("A Brown Girl's Guide To Gender")。

相較於其他人,我認為我的父母更加自由開明。基於父母一定的信任,我擁有的自由跟自主性遠多於一般女生,我很感謝,但我所擁有的並非常態。幾點後不能出門、被禁止穿哪些衣服,都是許多女孩的日常,每每想起這些都令我難過。

哥哥大我六歲,但我們非常親近。我想,最難得的是父母待我們並無二致。大部分的印度家庭,男女各自享有不同的特權。但我們家一視同仁,兒子與女兒之間沒有差別待遇,這在印度並不常見。這樣的環境也是我從事許多為性別議題發聲的活動的原因之一,因為我意識許多人都缺少了這些基本的權利。如果我有夜間自由外出的權利,而其他人卻視同被夜晚監禁,這一點都不對。

「她穿著裙裝在夜裡獨行」、「緊身的衣物太性感誘人」是許多人拿來合理化強暴的藉口。當妳開始解釋這些非正當理由,這樣的穿著不代表同意發生關係,這是侵犯個人的隱私權,人們便會開始強辯「喔!妳本就不該穿緊身牛仔褲」、「她的牛仔褲長度不該低於膝蓋啊!」

(性別)歧視肯定是有的,而「偽善」是原因之一。人們不斷灌輸彼此:如果女孩要免於遭受強暴,那麼她幾歲之後就不能穿短褲或短裙。就算是學校制服 ── 已經為了使女孩們更安全而改變設計 ── 也不應該。從小就被警告「如果穿得像這樣、打扮成那樣,或是舉止怎麼樣,就很容易被強暴」,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長期折磨。這些告誡有很多種形式,就像當妳穿著短褲出門時,有些人會跟妳說「哇!妳不怕被強暴嗎?」。雖然這中間有溝通、對話,卻沒有人主動地去改善這個情況,都是被動式的。

問》譴責被害者是荒唐的事情,但卻經常發生在輿論間。正如妳提到的「別穿得那麼吸引人」是許多父母給女兒的規定,請妳進一步分享在印度盛行的這種「教育」。又對妳而言,爭取女性權益的路上,最主要的阻力是什麼呢?

有人持續如此,這就像…看到浴室標誌時,上頭的男性標誌是腿部伸直併攏,女性標誌總是三角形狀 ── 穿著洋裝或裙子。自然而然地,我們(女生)大多數的制服是裙裝。但若去看大我四到五年的女孩,她們則是穿著看起來像裙子的褲子,因為前方還有一片像是窗簾的布料。我不知道那應該叫做什麼,基本上那是褲子,因為那塊布料使得它看起來像裙子。

我的學姊說,她們曾經向老師及校方反映「為什麼我們只能穿著裙子」,她們集結了所有女性師生以及體育老師的連署表格,(向校方)表達她們至少在體育課或體育活動時可以穿著褲裝的意願。因為她們的行動,隔年才我們有了在體育活動時穿著褲裝的機會。

我的感覺是,不論何時,如果只有一個人站出來,那個人會害怕評論、害怕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如果是一群人,情況就不一樣了。群眾會是最大的後盾。

我們可以想像這些女孩們的例子,她們彼此互相倚靠,這也鼓勵她們可以做得更多、走得更遠。所以我認為,要改變任何事情,群體的支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圖/tedxtaoyuan提供)
(圖/daveynin@flickr)

問》印度的國會議員、行政官員、政黨或公民對於女權運動的態度為何?就妳所知,印度是否已有立法為女性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例如:政府機構設立女性保障名額)?

在印度……大部分的政治人物將注意力集中在年長的群眾。他們意識到……至少在印度,大多數的選舉是一種「短期收買」。舉個例子,當他們來到你居住的地區,他會接收人民的意見,「好,你有缺水的問題、你有垃圾處理的問題,我們將如何如何解決水資源的現況、將如何提供安全的垃圾處理方式……只要你投票給我們。」這就是政客們的處理方式,他們到各個地方蒐羅問題,並提出最短程的解決方案,當選舉結束,沒人在乎那些問題、沒有人想要伸出援手。

而正是這種政治文化,政客促使群眾加入自己所屬的政黨。你們也知道,在這樣的文化裡,年輕人是從未進入會議室的一群。每到選舉,可說是老人和中年人的天下。

但在近期,我們開始引發更大的聲量,讓政治人物將青年納入對話之中。當前印度青年最關注的議題包含性別平等與LGBT權利。以後者而言,與同性結為伴侶仍是違法的。我們持續嘗試製造話題、討論,讓主政者考慮這方面的政策。

關於希望的一面,我想可以舉兩個例子。有一位政治人物叫 Sashi Taroor,以自己的力量作為青年的發聲筒 ── 甚至連性別平等的議題也在他的努力範圍。就以他為例,政治人物意識到自己要為新生、年輕的世代努力,而不僅是過去。額外提及另一名人物,一名富有名望的記者Barkha Dutt,也製作不少女性、性別歧視、性別平權相關報導。

然而,總的來說,大環境仍然極為安靜。沒有人想談及這些話題,直到像是德里輪姦案或Laxmi的事件發生。沒人願意正視,直到不幸的事情發生,這不是很悲哀嗎?

問》我們很欣賞妳在女權運動所做的努力。正如艾瑪華生在HeForShe的演講中提到的:「女性主義者不是專為女性爭取權益,還包含任何成長在刻板印象中的男性。」我們想知道,當前印度社會是否有男性在看似男性主導的社會體制下受到傷害?

這個問題我非常喜歡。很多人並不了解真正的女性主義是什麼。舉例而言,世界上有不少編造出來的強暴指控,女性主義者會積極對抗這樣的惡劣行為,畢竟這對於男性而言 ── 很可能影響某人的一生 ── 傷害極大。

還有一個例子是,在印度,我們沒有一個行政命令或法律保護在職場遇到性騷擾的男性。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男性被女性(或男性)用任何方式性騷擾,他沒有任何管道和法條可控告該名女性(或是男性),至多被視為是「特殊案例」。而這樣的特殊案例因為沒有明文法律,要耗費很多時日才會進入法庭審理,法官也只能嘗試找尋過去是否有任何判例可以援引。男性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自己嘗試應付,連報警都很難。

由於印度絕大多數的性侵害案件受害者為女性,當男性遇到同樣的狀況,他們並不會受到司法上的平等判決──只因為是男性。如果一名男性被強暴,他受到的痛苦和女性受到的並無二致。

另一方面,媒體不斷強調兩性各自應該具備的特質:女生應該是性感的、神材姣好的、膚色勻稱的;男性應該是瘦的、有六塊腹肌、特定的蓄鬍樣式。多數人談論著女性如何被刻板印象制約,但男性何嘗不是?女性主義不是只為女性努力,而是更全面地將男性納入範疇。唯有男性意識到女性主義並不是在「對抗男人」,他們才能轉而支持與理解。

問》在這麼年輕的年紀能為這類議題發聲,是很少見的。你的家人影響你很深嗎?

我想,我那學識廣博的哥哥影響我很大。我們常在晚餐時談論這些話題,甚至和爸媽討論。我的父母對於不同想法持開放的態度,只要想法有客觀的資訊支持,或是我們有思考過。你讀過相關文章、深信某些角度的觀點,這就是你對於某件事的看法。我的作法是將這些想法、我所關心的轉化成詩詞。我有一群朋友也做類似的事,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健康的、有趣的互動,同時能彼此學習。

當然,如同我先前所說的,這並不常見,目前僅有少數人願意這麼做。我也很幸運地就讀一所每星期有一堂課討論各種議題的高中,縱使絕大多數的學校不會這麼做。我是幸運的,有一群朋友、開明的父母願意談論這些事情。不過同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議題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自己。假以時日他們了解了,相信會有更多的對話和行動,會有更多人被改變。

問》​最後,我們想額外提及一件事情。5月24日,臺灣的大法官會議宣告排除同性戀者擁有婚姻權利是違反憲法的,但在獲得這個宣告之前,臺灣的民眾是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從厭惡、抗拒到理解、支持,過程存有許多激辯。希望印度有更多人投入妳所在乎的運動上,有朝一日,我們會看到妳嚮望的印度社會。

有的,有的。我有看到新聞。臺灣能成為亞洲第一個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真是太棒了!台灣就像是先驅者,這會促使更多亞洲國家正視這個問題,並做出進一步作為。我自己也喜歡韓國文化,但也從中發現,在印度之外有很多亞洲國家對於性傾向、性別舉動的污名化。在印度,目前幾乎是噤聲的狀態,我很高興臺灣成為第一個站出來的國家,也希望印度有一天會跟上。

你知道的,在茫茫人海中有許多同性戀者,他們不敢公開只是因為害怕尷尬或受到歧視等傷害。這些人與異性戀的我沒什麼不同,而且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喜好或傾向而仇恨他,不是嗎?雖然目前還沒有很多人敢挺身而出,但我相信會逐漸有所改善。

編譯 | P.H.、Rachel Chen  聽打協助 | Jagabandhu Patr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TEDxTaoyuan,原標題:A Brown Girl's Guide To... 專訪 Aranya Johar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