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35還能冒險嗎?揭她40歲跨海轉職慘遇陷害、詐欺,逆轉爬上新加坡銀行總裁背後秘辛

2020-06-30 09:00

? 人氣

她40歲跳脫台灣的舒適圈,勇闖海外轉職,10年後已成為資深總裁!(示意圖非本人/取自pakutaso)

她40歲跳脫台灣的舒適圈,勇闖海外轉職,10年後已成為資深總裁!(示意圖非本人/取自pakutaso)

今年五十歲的小熙(化名),現任新加坡某外資私人服務銀行26的資深總裁(Senior President),她的海外職涯從四十歲才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畢業於國際貿易系的她原本想往行銷界發展,可惜在新鮮人就業博覽會上屢屢碰壁,最後錄取她的是四大會計事務所的人資工作。這個職位,她一做就是十年,負責薪資處理與員工教育訓練。她第一次換公司是進入銀行界,繼續擔任人資一職。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心想,小熙的下一步是以資深人資經理、人資長為目標,然而就在第二份工作的第二年,她的職涯出現轉折……

跨出10年人資領域的內部轉職計畫

某天,小熙接到組織異動的通知:公司要為新的金融產品成立新業務部,招聘方式除了從內部的原有業務部引進人力或者推薦人才之外,也需要人資部對外招募新血,並協助進行教育訓練。她的腦海裡冒出一個念頭:人資一職並非第一志願,雖說這十年來工作得心應手,但心中仍有遺憾,既然要成立新部門,培訓新人業務,這可能是轉職的機會。

小熙開始沙盤推演:首先,若主動申請加入,被回絕的機率很高,原因很簡單,大家會憑第一印象認定:

「人資怎麼可能做金融業務?」

再來,即使順利轉調至新部門,也可能遭來閒言閒語:

「她是不是跟老闆睡過?」

小熙的策略是先主動學習,將相關教育訓練資料全部備齊並且熟讀,私下請友人教她金融知識。同時,利用需要與業務部主管交流的機會,展現她擁有專業知識,再藉適當時機邀約業務部同事下班後聚餐,打進他們的社交圈,建立人脈網。很多人以為只要與「大頭」保持良好關係即可,但其實你以為的「小嘍囉」在職涯規畫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等到整個業務部都熟悉她的個性,也取得一定程度的信任後,小熙才主動向業務部主管毛遂自薦,並且成功加入團隊,從業務助理開始做起。

金融風暴逼迫中年轉職

在銀行摸索金融商品一年後,小熙決定挑戰更複雜的證券業,加入一家外資券商。

在此跟大家說明一下:銀行的金融商品主要是定存;券商的金融商品牽扯到金額龐大的融資融券、有價證券、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小熙轉到證券業後,由於商品規模改變,核心客群也跟著不同。

為了獨立開發自己的客戶,她一天打了數百通的陌生開發電話,參加無數場活動,不放過任何拓展人脈網的機會。花了二年的時間,她從零開始扎實地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群。

好不容易在證券業扎根的小熙,卻遭逢金融風暴,投資客紛紛逃之夭夭,證券業也大幅裁員。已年屆四十的她,要轉職其實不容易,但是她腦子一轉:投資客可能會選擇投資保險商品,所以市場趨勢應該是銀行比較有利,於是立刻更新履歷,轉戰銀行業。

40歲的第1份海外工作挑戰

就在此時,小熙接到一份新加坡外資銀行的工作邀約,KPI是必須自己開發新客戶,以最低門檻100萬美元來成立新戶頭。

雖然接獲工作邀約十分開心,但她也自知以四十歲的年齡,隻身前往沒有任何熟人的異地工作會是一大挑戰。然而她冷靜分析國際市場需求:臺灣的銀行業規模小,證券業又面臨縮編危機,只有往海外發展才能繼續在這個業界生存,於是決定放手一搏。

小熙來到新加坡──一個期待已久的金融大城市。然而,人生地不熟、年輕助理對她愛理不理,再加上必須在職進修考取金融證照,她面臨重重難關與龐大壓力。

她說,在新加坡凡事都要靠自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在新加坡感受不到臺灣的人情味,在臺灣習慣的舉手之勞,在新加坡可是一筆算一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她請二十五歲的年輕助理處理簡單事務時,對方反而要求用e-mail發出需求,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明才肯處理。任何程序的處理,沒有所謂的順便幫忙。

此外,在新加坡從事金融商品買賣需要合法證照,小熙必須在短時間內考取相關證照才能開始營業,而且因為法令不同,考試內容相當困難。蠟燭兩頭燒的她,上班時努力開發新客戶,下班後進修金融相關課程。

屋漏偏逢連夜雨,她又遇到新的打擊──因為不清楚新加坡的租房條例,遇上詐欺房租的惡房東。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小熙一度壓力大到下班後躲在牆角哭泣。她回想起當時的情況:一個四十歲的大姐在異鄉哭泣是多麼灑狗血的畫面,但是那種無助感直到現在仍舊無法忘懷。

靠人脈網借力使力,存活下來

接踵而來的突發事件,讓她警覺到一件事:要在異鄉生存,必須先適應異地文化,並且擁有當地人脈網。小熙立刻上網搜尋所有當地的社交活動、論壇、演講,並積極參與。在新加坡的前二年,她幾乎沒有接觸臺灣人,逼自己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

也因為她的努力,結交到一位二十五歲的金融圈好友。在臺灣,她萬萬沒想過自己會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成為要好的朋友。這位年輕朋友不吝與她分享金融考試的筆記,幫助她成功考取證照。

海外的嫉妒鬥爭

剛到新加坡的前二年,小熙的主管對她特別照顧。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憑藉自己的實力從零開始建立的客戶群,居然全被主管私吞,主管還找了個正當理由要她另尋出路。她只得摸摸鼻子,默默離開在新加坡的第一份工作。

走投無路的小熙,仍舊告訴自己必須回到初衷:既然選擇出國,就要想辦法活下去。多虧前二年穩定經營當地人脈網,當她的處境為人所知時,馬上收到新的工作邀約,而且是來自一家外資私人服務銀行高薪與高階職位的挖角,於是她坐上資深總裁一職。

在海外的第二份工作,她依然靠著主動參與各式活動,重新培養客戶群。在口耳相傳下,奠定了自己在新加坡的一席之地。

今年已是小熙在新加坡工作的第九年,她的客戶願意將10幾億美元交到她手上,讓她一路走來備感欣慰。

國際總裁觀點──不要小看社交人脈網的力量

身為國際總裁等級的小熙頗有感觸地說,臺灣是個很舒適的生活環境,她從來沒想到海外的工作文化可以讓人感到如此挫折;同時也慶幸自己在四十歲那年做了出走的決定,讓她的職涯增添新色彩。海外的即戰力與耐操力,都可以成為在職場上發光的武器。

她強調,不要小看任何活動可以帶來的神奇力量。她其實是個不跳舞的人,卻主動加入新加坡的社交舞社團。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什麼都參加,就是為自己開闢新路的好方法。

國際面試官的小熙在面試新人時,最好奇的是求職者的自我規畫、興趣、社交渠道,因為這代表人選是否擁有社群媒體行銷、主動學習、溝通力、人脈網、問題解決能力等多元技能。當公司出現危機,這些技能能夠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幫助公司度過難關,這才是老闆最想聘用的人才。

小熙的職涯路徑。(圖/遠流出版提供)
小熙的職涯路徑。(圖/遠流出版提供)

你可以這樣向小熙學習

1.中年轉職,年齡、人脈、資源,都不是最大問題。
2.分析國際市場需求,判斷踏上海外求職路的勝算與必要性。
3.來到海外,首先必須熟悉地緣,深耕人脈網。
4.國際面試官重視求職者的興趣與社交渠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 (原標題:40歲才啓程的海外職涯 ──跨出待了10年的舒適圈,拚到新加坡銀行資深總裁)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