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每次下定決心節食都會失敗?心理師教你「正念飲食法」,放心大吃又能減肥

2017-06-08 15:36

? 人氣

正念是一個習慣,本書會協助你培養這個習慣。正念飲食練習,會協助你弱化原本熟悉的盲目飲食習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像自己在電影院點了一桶爆米花後會發生什麼事。你會將它帶到位子上,坐下,接著,你的手就會持續地來回於桶子和你的嘴巴之間,而大部分是你無所意識的。因為被電影著迷,你大概不會花時間去留意爆米花的味道,只是吃而已。

你的手最終會碰到桶子的底部,想要撈起最後幾個爆米花,但是發現全被吃光了。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食物及品牌實驗室主任布萊恩.汪辛克(Brian Wansink)在他其中一個研究中發現,即使爆米花軟掉了,也會有類似的結果。根據爆米花桶子的大小,你也許已吃下了一二○○大卡,相等於兩人份的香腸披薩。然而,你還是有點留戀,似乎還吃得不夠。

如果我們只在電影院盲目進食就沒關係,問題是我們可能大部分的進食仍是盲目的。經過同事的零食罐時,我們順手拿走一片巧克力。家人坐在身旁吃薯片的時候,即使不餓,還是會先吃幾片,然後就愈吃愈多。我們把很大分量的義大利寬麵條吃下,只因為它在我們面前。

我們被許多影響進食的因素包圍著,因此很快地被誘發出一些反應。單是食物的影像、味道、想法,就會誘導我們把餅乾、薯片、零食塞入嘴裡,吃下了數百甚至數千大卡,但又無法充分享受它們。或我們被捲入掙扎裡,一部分想要往前,另一部分卻努力制止。

更糟糕的是,盲目進食常讓我們感到不滿足,甚至情緒空虛,身體脹的很不舒服。那是因為當我們盲目進食,我們會失去與身體訊息的連結。身體任何時候都跟我們保持溝通,提供我們一些可以運用智慧回應的訊息,但是前提是需要我們願意學習聆聽。如果不留意,我們會錯過自己的飢餓、飽足、還有最重要的愉悅享受。

盲目進食讓我們被蒙蔽、不去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你知道你的午餐熱量大概有幾大卡(食物能量)嗎?足夠讓你延續工作到晚餐嗎?還是因為你只吃了清淡的沙拉所以熱量不足?或有可能去吃了速食,還點了特大份,造成熱量過剩?你知道你的身體需要多少熱量來維持體重嗎?如果是要減一公斤呢?增加一公斤?你的身體需要多少熱量才能維持你的理想體重?

當我們不加思考的做出反應,我們也會讓自己處在失去掌握及失去抉擇的感覺。這會導致焦慮、憂鬱、飲食障礙以及成癮行為。一部分是因為盲目進食也包含盲目思考。當我們遇到一個誘發進食的因素(無論是視覺、心理或社交情況),我們會以一個想法(或好幾個想法)來反應。這些想法通常在我們無意識下快速的組成。一連串的想法足予誘發過量進食的毀壞性循環,這可能是相對小的分量或是一個真正嚴重的暴食事件。我們經常不經意地告訴自己:「一小口沒關係。」這些想法,有一些是可以被理解的。有一些只是我們合理化第一口、第一口、還有很多很多口所形成的習慣。

盲目飲食最糟糕的一點是,它不但讓你吃更多,還減少對食物的享受。在過去的時代,當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沒有足夠的食物,大部分人需要進行繁重的勞力工作來養活自己。這時候,盲目飲食可能還行的通,但是這已不是我們大部分人所居住的世界了。

打破節制飲食的習慣

也許看到這裡,你會對自己說:「我希望我可以盲目一點。我現在對每一口、每一餐、每一天都充滿著許多想法。」這是節制飲食。這一種態度使我們過度執著於放入嘴裡的每一塊食物,讓我們把食物分成黑白兩類:「可以,我可以吃這個」與「不可以,我永遠不能吃這個」。

不能吃糖
不能吃炸物
不能吃牛油
不能吃肉
不能吃奶製品
不能吃包裝或加工食品
不能吃含麩的食物

你很可能曾聽聞過,這些食物含有令人成癮的鹽、油脂及糖的完美組合。或聽說它們會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的疾病。同樣的,你也可能看過或經驗過,知道某些環境(例如自助餐及吃到飽餐廳)會鼓勵過量進食,必須避開這些地方。

也許經過小心的反思後,加上個人因素,決定捨去某些食物或環境,無須掙扎地做下這些決定。你也許覺得這些規範讓生活更簡單。我們被各式各樣的食物選擇所圍繞:我該吃培根加蛋還是燕麥粥?吃漢堡還是沙拉?義大利麵還是青花菜?因為很多食物會落在「不能吃」的這一大類,嚴格的飲食計畫可以簡化這些抉擇。戒斷的確會減低某些食物的誘惑,但是需透過真正放下的態度,而不是嘗試抓著不放。

「不可以」的心態對大部分人都是過於限制。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誘惑食物及進食環境的世界。這是很難避免的。也許你可以避開自助餐餐廳,但是下一次的讀書會聚餐的時候該怎麼辦?參加遊艇行程的時候呢?或是參加瑜伽修習營,所提供的健康食物是以自助式的方式來用餐?你會避開提供很多不同種食物的聯誼活動嗎?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能在家用餐、把所有誘惑食物留在屋外、永遠不要經過有炸物香味的餐廳,是不實際的。

節制性的飲食心態減低了對於飲食、社交甚至生活的享受,因為太多「不可以」的食物,節制飲食者發現與朋友外食或讓其他人準備餐點,是很有挑戰的。我曾經跟一位女士聊天。她告訴我她一直想要到日本旅遊,但是聽說日本用餐都提供白飯。因為她已決定不再吃白飯,很失望自己不能到訪這個國家。她只因為自己不具彈性的飲食習慣,限制了造訪地球上的一整個區域。

《一個新世界》(A New Earth)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寫道:「你所對抗的,會增強;你所抗拒的,會持續。」也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一旦告訴自己:「再也不能吃糖。」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你腦海總是充滿著含糖的食物!你愈抗拒,渴望愈強烈。漸漸地渴望大到讓你失去抵抗的能力。你停止減重計畫,從對食物的過度執著,轉換成剛好相反的盲目生活型態。你不再小心選擇、不再計算熱量,體重也漸漸地回升。

把食物分成「可以吃」及「不可以吃」導致不必要的痛苦及掙扎。節制性飲食者通常充滿著自我批判:導照節制時,情緒就會正面,反之則會很負面(「我吃了這個,真糟糕。」「我不應該吃這個」「我若讓自己吃這個就代表我很軟弱」)節制者的「不可以」心態,讓食物掌握所有的力量。大腦的形式因覺察及注意力被啟動,也因渴望及厭惡感而強化。因此,一旦強烈的渴望出現,我們無法經由持續的掙扎而擺脫它。對於真正生理性的成癮物質(例如尼古丁、酒精及大部分的藥物),戒斷可能是唯一的方法。經驗告訴我,所謂食物成癮的本質其實完全是心理性的。引起誘惑的食物會影響大腦,增加多巴胺,進而導致渴望嗎?當然。但是,這些食物對於每個人的效果一樣,無論他們是否曾有成癮的感覺。

盲目飲食及節制飲食之間存在一個中庸之道。這不代表我們需在這兩者之間來來回回,而是我們可以找到這兩個極端中的平衡,一個彈性、有意識的抉擇,一個讓食物的享受可以同時存在之處。當你辨識自己最渴望的食物並學習正念地品嘗它們時,會發生一件了不起且強烈的事情:你首次可以真正享受這些食物。與其在匆忙中吞下三個甜甜圈(無法真正享受任何一口且一直感到罪惡及懺悔),不如只吃半個甜甜圈卻享受每一口所帶來的經驗。正念培養注意力及覺察力,同時打斷過度自動化反應的拉扯,好讓身體自然的自我調節過程可以完成它們的角色。

鮑伯告訴我他的經驗。他和一位朋友常光顧吃到飽的自助餐餐廳。有的人有酒友,鮑伯則有飯友。他和他的朋友一起過量進食,而且總是期待每一次的聚餐。然而,他因為開始擔心他的體重而來參加我們的課程。

很多減重專家警告鮑伯,要他放棄自助餐的聚餐,因為它們太危險了,充滿著令所有減重者都無法抵抗的誘惑。

我反而為他找到可以同時享受他的嗜好又可以減重的方法。課程結束時,鮑伯仍然會跟朋友到自助餐餐廳用餐,但是他的體重跟著下降了。什麼東西改變了? 鮑伯不再過量進食。他只會嘗試及充分享受他覺得特別有吸引力的食物,而且他愛上吃下的每一口。

作者簡介|珍・克里斯特勒 博士(Jean Kristeller, PhD)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正念飲食覺知訓練」(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創始人,正念飲食中心(Center for Mindful Eating)共同創辦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橡實文化《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原標題:打破盲目飲食的習慣)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