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來中國後竟變孔子鐵粉!揭秘他從傳教士變身「斜槓儒士」的驚人真相

2020-06-25 08:00

? 人氣

利瑪竇晚期已習慣了穿儒家袍服,蓄中國式長鬚,一派儒生形象。(圖/維基百科)

利瑪竇晚期已習慣了穿儒家袍服,蓄中國式長鬚,一派儒生形象。(圖/維基百科)

按照沙勿略的遺言,想在東方傳教,必須要懂東方文化。照這個標準,利瑪竇的履歷,實在是太符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達中國之前,利瑪竇已經接觸了多年的東方文明,他在越南、印度、日本等地先後生活了四年。東方的文化和風情,早已盡嘗。

而比老師羅明堅更強大的,是他強大的教育背景:早年的老師就是彼時義大利數學家克拉烏,科學造詣極深。語言天賦更強,人沒出歐洲,就學會了希臘語,後來多國傳教,走一路學一路,熟練掌握多種語言。

而在來到中國後,他除了成為羅明堅的好學生,更成了工作中的好搭檔。兩人密切配合,在廣東賣力發展信徒。

誰知現實卻給他們當頭一棒,雖然有總督大人撐腰,而且衙門還頒布嚴令:禁止任何人搗亂。但現實依然殘酷,無論是讀書的學生,還是沒文化的平民,乃至有錢的士大夫,對他們都十分抵制,看他們就像怪物一樣,辛苦忙活一年,才發展了一個信徒

就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更加聰明的利瑪竇,有一天終於開竅,給老師出了一個看似極「餿」的主意:咱先不傳教了,咱去交朋友

雖然羅明堅覺得,自己學生這主意和腦子「進水」差不多,可傳教前景如此黯淡,再幹也白搭,那就死馬當活馬醫吧。

於是,奇特的一幕出現了,兩位洋人脫掉洋裝,換上了漂亮的漢服,還留起了中國士大夫的鬍子和髮式,開始在廣東士大夫階層中廣泛走動,頻繁參加各類交際活動。他二人態度謙和,而且學問也淵博,更捨得花重本,日久天長,終於交上了幾個好朋友。

而他們交朋友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透過各色的文化界活動,展示西方的新奇物件:自鳴鐘、三菱鏡、地圖。這招一開始奏效,好些當地的商人也和他們走動頻繁。但高端的朋友,還是交不到。在士大夫眼裡,這些玩意都是奇淫巧技,根本上不了檯面。

於是利瑪竇一咬牙,為了上檯面,開始刻苦學習,玩命地鑽研儒家經典。一有不懂的問題,就主動找學者上門討論,不管別人怎麼嘲笑挖苦,一概唾面自乾。這種虔誠求教的精神,終於感動了好多人。許多廣東當地的知名學者,乃至有名望的士大夫,都經常和他們一起討論學問。交際的圈子,越來越廣。

但利瑪竇自己更沒想到,他這樣做的後果,除了改變了傳教的前景,更深深改變了他自己:在刻苦的學習中,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大開眼界。而中國士大夫階層傲慢外表下的開明與好學,更讓他誠心敬佩。他後來在日記裡,不惜筆墨地表達了自己的稱讚:中國學者「醫學、自然科學、天文學都非常精通」,強大的明朝更是「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國」。

這位虔誠的傳教士正潛移默化地被儒家文化征服。

而這期間他留下的最寶貴財富,就是繪製成功了《山海輿地全圖》,又名《萬國地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中文版的世界地圖,透過這張地圖,中國人第一次放眼看世界,瞭解了世界有五大洲、四大洋。

利瑪竇的苦心沒有白費,他在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混的也越風生水起。但萬萬沒想到,傳教大業卻橫遭打擊:支持他們傳教的兩廣總督陳瑞離職,新任兩廣總督將他們逐出了天寧寺。怎料禍不單行,當利瑪竇在新結識的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得以在廣東韶州傳教時,他的兩個助手卻又相繼去世。恩師羅明堅也返回歐洲。但利瑪竇卻堅持留了下來。在這時的他眼裡,除了傳教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他留在中國做完:把中國的儒家經典,完全譯成拉丁文。這個工作,他做了幾乎後半生,即使最孤獨的時候,也從未中斷。

而在幾次傳教受挫後,利瑪竇也洞悉了晚明的社會形態。這為他的傳教事業,找到了一個全新的戰場:書院。在很多中國朋友的幫助下,他得到允許,可以在書院裡講解西方科學知識。

明朝文化發展到中後期,傳統的理學思想不斷遭到批判,逐漸成為熱潮的心學思想,崇尚學術自由平等,倡導辯論探討。而身負教育之責的書院本身,更成為自由學風的載體。利瑪竇,也開始借助這個東風。

之後的很多年,利瑪竇的足跡,都以書院講學為形式。先是在其中國弟子瞿太素的幫助下,得以在韶關書院講解西方的科學知識,引起當地轟動。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他由南雄刺史王應麟陪同至南京,打算先進書院講學,然後謀求傳教,卻被當地地方官下了「不予接納」的禁令。進退維谷間,江西巡撫陸萬垓向他抛出了橄欖枝,在江西南昌,利瑪竇與酷愛天文的陸萬垓暢談,交流東西方天文學的差別。

在陸萬垓的幫助下,利瑪竇獲准在明朝著名學府——白鹿書院講學。他詳細地講解了東方日晷記時與西方記時方法的優劣,並闡述了西方天文觀測和日食測定的基本理論。次年九月二十二日,利瑪竇成功預測了當天發生的日食,從此名聲大振。

比起早年在廣東修建教堂的做法,利瑪竇在江西做出了改變,他一不修教堂,二不公開傳教,反而借鑑《四書》裡的段落,將天主教的「上帝」與中國傳統的「上帝」合二為一,透過交流西方科學知識的方式潛移默化傳教。這種傳教方式,後來被他歸納為「南昌傳教方式」。這時期的利瑪竇,傳教成果顯著,而他本人也習慣了穿儒家袍服,蓄中國式長鬚,一派儒生形象,也得了一個尊稱:泰西儒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崧燁文化《圈子‧段子之大明帝國日常生活直播》(原標題:最強傳教士利瑪竇)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