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抱怨20幾歲年輕人難管,其實是你不會帶!揭年輕下屬不敢告訴你的真心話

2020-06-26 09:30

? 人氣

知道員工之所需,才能真正地扣動其心靈扳機。那麼,一個員工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麼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一個員工的需求對應的是他成長歷程的心理路徑。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見圖2-2)。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員工在不同的層級上產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而不同層次的需求是由低到高的,只有當最低需求(比如生存)得到滿足之後,才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成就、價值)。因此,對於員工每一階段的需求要採取不同的賦能方式,才能更好地達成期望的目標。

如今,管理者要允許員工走完這一段心理路徑或需求路徑。

第一階段:生存

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剛進入企業時的需求都是生存。只是,由於「90後」的成長環境較好,生活條件一般較優越,他們對於生存的需求會小於「80後」或「70後」。用一個網路上流行的說法形容,「90後」是「小康1.0」,而「80後」是「吃飽1.0」。

2006年我加入阿里時,最初的需求也是得到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1500元,這在2006年的天津屬於中等偏上的工資水準,但當時我們去拜訪客戶要包車(如果不包車,就不能完成銷售目標),包車一次的費用是150元,一個月1500元的工資沒幾天就用完了,再加上還要面對客戶各式各樣的拒絕。所以,對於剛進阿里的我來說,工作狀態就處於第一階段。

我清晰地記得2006年阿里開年會時,馬雲在會場跟我們說:「在場的所有人,五年之後你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當時的這番話,我認為馬雲是在糊弄我們。因為按照我當時月收入1500元的標準來說,100萬元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

那麼,阿里是如何賦能新進員工的呢?

對於新進員工,阿里會進行大量的培訓,從入職時的「百年」系列課程,到專業職位培訓,比如營運大學、產品大學、技術大學和羅漢堂等等。

阿里體系化的培訓機制對於新員工的成長非常有效。以我個人來說,在進入阿里的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不僅我的工資翻了十幾倍,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工作心態也發生了變化。這時,我的工作狀態進入了第二階段—喜歡與熱愛。

第二階段:喜歡與熱愛

當員工付出極大的努力,並且得到收獲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對工作的感覺變成了喜歡與熱愛。

什麼是「喜歡與熱愛」呢?在阿里的管理者會議裡,我們經常會分享這樣一個故事:

某位記者去採訪一位馬拉松運動員,他問馬拉松運動員:「你是如何堅持跑完這40多公里的?」

運動員跟記者說:「你為什麼要用『堅持』這個詞?跑步是我所熱愛的運動項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