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下的台灣你還能安穩退休嗎?他揭銀行驚天騙局:繼續用這方法抗通膨,經濟危機將加劇

2020-06-28 09:00

? 人氣

不過,傅利曼舉此例子,只是想說明貨幣政策無法控制利率。除了「提高利率會減少貨幣供給量」不成立,「貨幣供給量減少物價就會下行」也未必成立,而本書已闡述過,貨幣需求受多種動機影響,貨幣量與物價的關係不是簡單的比例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重要結論】

1.本書已經闡述過,除非供給受到限制,否則從長期來看,決定價格的是成本而非供需。利率透過影響組成商品成本的名目資金成本等,影響名目價格,提高利率將使組成商品價格的名目資金成本提升,連帶提升名目價格;降低利率將使組成商品價格的名目資金成本下降,連帶降低名目價格,這是世界貨幣政策史上「加息控制通膨」與「降息提高通膨」都失敗的原因。我們透過觀察各國比較長期的名目利率與通貨膨脹率數據,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名目利率與通貨膨脹率,基本上表現出同向變動特徵,名目利率提升,通貨膨脹率提升;名目利率降低,通貨膨脹率降低。

2.人為提高利率控制貨幣供應量,導致利率水準偏離企業利潤率的承受能力,從而使得實質經濟企業原有正常的生產、投資計劃,因資金成本上升無法進行,導致風險上升及生產不足,形成過少貨物。從貨幣與價格的關係看,不考慮其他因素,同等貨幣下,貨物減少會導致通膨;從利率與價格的關係看,利息成本的上升,需要透過通膨上升轉嫁給消費者。因此,不當控制貨幣供給量,不僅不能控制通膨,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通膨。

3.加息未必能減少貨幣供給量,上升的名目利息需要以貨幣支付,上升的名目價格同樣需要以貨幣支付。各國的降息過程也顯示,從利率與貨幣供給量的數據變化,並不能得出降息能使貨幣供給量大幅成長的結論,故「加息減少貨幣供給量」不能成立。貨幣需求受多種動機影響,貨幣量與物價的關係不是簡單的比例關係,「貨幣供給量減少物價就會下行」也未必成立,加息抗通膨的結論也就不能成立。

作者介紹│劉華峰

「負利率目標制」理論提出者,從事金融行業十餘年,擔任企業高管多年,現投身於證券業,著有《圖解財務、經濟與投資》、《魔法村莊──魔法故事裡的財務學、經濟學與投資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崧燁文化《負利率時代:別讓銀行偷走你的錢》(原標題:「加息抗通膨」的謬誤還要騙我們多久?)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