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永遠不會有減少的一天!有誰真心想解決貧窮問題,說穿了人類是相當冷血殘酷的

2017-06-06 13:08

? 人氣

所以,有人就說與其提供物資,不如直接提供錢來提供給窮人,等到這些錢實際到了窮人手上的時候,經濟學家發現多半這些錢被用來買酒、買毒、買春等等各種想像不到的事情就一一發生。而且,這些金額嚴格說起來,中間浪費掉了很多成本,包含議會、民眾的訴願或發送的過程都耗費了大量的成本,這些過程甚至還會導致權力腐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示意圖/.pakutaso)
大眾憑甚麼價值觀來決定窮人需要甚麼幫助?(示意圖/pakutaso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認為「當交易受到阻礙的時候,會阻止人們想要投資的慾望,社會的整體利益因此減少。」而在那之後的自由學派等等都承襲這套說法,我們的稅收就是一種阻礙的做法,抽了稅之後拿這些錢去補助窮人,中間還耗費大量成本,是不是不如直接不抽稅,讓富人加強投資的力道,而這股經濟效益會隨著帶動社會整體的效率。

假設,我們設想富人被抽了5000元的稅收在處理窮人補助上,這些錢到達窮人手中時,只能只剩下2500元,這還是中間沒有人做手的情況下,畢竟要有人力判斷資格和金額大小,還需要相關社工去配送,說起來還有2500實在是了不起的多了。

但這金額會比富人投資5000元在他的事業所造成的福祉,而這個福祉透過自由的方式不斷不斷向下造就更多人的幸福來這5000元對整體社會來說是更具備效率的做法,這是崇尚自由市場的經濟學不斷地提倡的「涓滴效應」,但這套在民主機制下幾乎無法運作。

說實在這套「涓滴效應」難以說服大眾,畢竟我們都存在的感性層面,就算那2500元沒有5000元給資本家使用來的有效率,但我們終究是看到窮人眼中的感激和喜悅,在這層情感面上,這些社福機制依照大眾的情感面始終存活了下來,哪怕其實補助、最低工資等等的惡法對窮人來說不見得是好事,但大眾不會想這麼多,也不曾在意過為什麼經濟理論總是這麼違反直覺。

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社福機制在民主社會當中只是一塊拿來安慰大眾內心那塊感性面的舞台劇,偶爾上演一下善良的戲碼,讓底下的觀眾覺得自己也有做好事,僅此而已。

有太多太多的人認為貧窮是可以被根治的問題,似乎貧窮是個絕對的價值,好像可以有個量尺來定義出甚麼是貧窮一樣,多半的人忽略了一個社會中就會存在貧窮,並不是任何的原因,而是因為貧窮是一個「比較」的概念,只要這社會尚存在貧富的差距,就會有一定百分比的人會被整體制度視為窮人,而真正的平等從未存在,共產主義徹頭徹尾的失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做的不是讓窮人變少,因為窮人永遠不會變少。

貧窮問題需要處理的只是讓我們國家的窮人過得比其他國家的窮人來得好,這大概就是千幸萬幸的大幸運了,談到階級流動問題,我經常都會說,就算沒給窮人甚麼補助、幫助或天助,台灣歷史上也還是出現過陳水扁這種從底層爬到頂層的人物,那還有甚麼好擔心的嗎?

講句老實話,我們只是不希望窮人出現在我們眼前而已!

就是這樣冷血殘酷,哪會有人真的在乎所謂的貧窮問題呢?

本篇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也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我要投稿:http://bit.ly/1RCJmT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子迂的蠹酸齋(原標題:沒有人真正在乎貧窮問題,我們只是不想看見窮人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