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基因真的能遺傳?美國學者研究:額外多帶一條Y染色體的男性較具侵略性

2020-06-20 08:30

? 人氣

邪惡的產生,更準確地說是反社會行為的出現,有一個特定的遺傳因素。這一觀點於一九六〇年代首次被提出。(圖/photo-ac)

邪惡的產生,更準確地說是反社會行為的出現,有一個特定的遺傳因素。這一觀點於一九六〇年代首次被提出。(圖/photo-ac)

英國的《每日電訊報》整理了文學作品中最邪惡的五十個反派角色,魔鬼位列榜單之首。第二名則是一隻虛構的老鼠——大鬍子塞繆爾,牠是作家碧雅翠絲·波特31所著的《彼得兔之大鬍子塞繆爾》中的角色,而且絕對是個狠角色。牠不僅從牠住的屋裡偷東西,還差點把小貓湯姆做成了餃子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大鬍子塞繆爾是不是真正的大反派實際上很難說。在大多數的西方傳說中,善良和邪惡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善良缺失,邪惡才會出現。在其他傳說裡,例如佛教傳說裡,邪惡則是存在的一個內在要素,在瑣羅亞斯德教和星際大戰中,善惡對立,內涵也完全不同。就算我們採納了西方傳說的善惡觀,大鬍子塞繆爾是不是真的大反派,這個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答。根據湯瑪斯‧阿奎那的說法,人本善,這種善良缺失的時候便有了惡。老鼠本來就是一種雜食動物,他想吃小貓湯姆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本能(順便說一句,小貓湯姆逃過了一劫,而且領悟到了在餘生裡要盡量避開老鼠的道理),由此可見大鬍子塞繆爾也沒有多邪惡。他的邪惡充其量只能算是形而上學的,是一種看似殘忍的邪惡。就像伍迪‧艾倫說的那樣,「對我而言,本性就是……我不知道,大概就是蜘蛛、蟲子、大魚吃小魚吧!植物吃植物,動物吃……就好比一間巨大的餐廳。」

一隻吃飽了的老鼠可能本性不邪惡,但是把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貓做成餃子餡可能就邪惡了。

假設小貓湯姆和大鬍子塞繆爾都是人類,或者是有情感的生物,考慮到他們的穿著(小貓湯姆被包進餃子皮裡之前穿的可是一件漂亮的藍色夾克),這個假設可以算是合理的。這時候,大多數人會一致覺得塞繆爾所做的是道德上的惡行,因為他違背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道德準則,有情有義的生物是不會互相煮著吃的。而且,阿奎那還說過,眾生性本善,邪惡由行為決定,而不是由行為帶來的影響衡量。這樣的話,一隻吃飽了的老鼠(被小貓湯姆填飽了)本質上不是邪惡的,畢竟老鼠也有吃飽飯的權利。但是,把一隻活生生的小貓做成餃子餡就是邪惡的了。

塞繆爾為什麼是邪惡的,這個問題可比他是不是邪惡的難多了。對於碧雅翠絲·波特而言,並不是所有老鼠都邪惡,《點點鼠夫人的故事》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肯定塞繆爾必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同樣引用阿奎那的觀點,邪惡的根源在於人類的自由意志,只有具備了作出錯誤決定的機會,人們才可能做出錯誤的事情。阿奎那指出,有人認為犯罪是因為撒旦的誘惑,但往往不是這樣的,其實都是人們自己作出的決定。現在臨床心理學上的觀點是,邪惡的主要誘因是社會和經濟因素,撒旦的威力已經大打折扣了。除此之外,自從一九六〇年代,遺傳因素導致道德犯罪成了一個爭議不斷但研究相當活躍的領域。

我個人有一大愛好,一般我不告訴別人,就是喜歡看臺灣的電視劇《萌學園》32。這部電視劇講的是發生在一所魔法學校的故事,有點像是《哈利波特》和《蓋里甘的島》33(或者《豆豆先生》)的合成版。故事的女主角烏克娜娜發現自己的父親是個黑魔法師,就逃學了,理由是「我有暗黑基因!」照這種說法,烏克娜娜倒是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問題,即邪惡可以遺傳嗎?

XYY型男性:是不是好鬥的超級男?(答曰:不是)

邪惡的產生,更準確地說是反社會行為的出現,有一個特定的遺傳因素。這一觀點於一九六〇年代首次被提出,當時在一些攜帶兩條Y染色體的男性體內發現了這一遺傳因素(他們是XYY型男性,正常的男性則是XY型)。根據早期研究的記載,攜帶這種罕見遺傳性狀的人(每一千名男性中只有一例)最開始在囚犯中發現,而且不是偶然發現的。一九七〇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縮寫為AAAS)的主席建議消滅社會上這些危險好鬥的超級男性,如果孕婦懷的胎兒攜帶了兩條Y染色體,那麼應該被強制墮胎。後續的研究顯示,雖然兩條Y染色體跟智力低下有關係,但是跟攻擊性和違法行為之間似乎並沒有明確的聯繫。然而攜帶兩條Y染色體的男性就是危險人物,這一觀點在大多數文學作品中根深蒂固

儘管在犯罪行為中發現遺傳因素的研究不太順利,但基因影響生活的各方面這一點倒是眾所周知的,其中就包括人的行為,所以幾乎沒人會懷疑基因會以某種方式影響違反道德的行為。然而,基因從來都不是確定性的,而且從來不會單獨發揮作用。因此現在的研究往往著眼於基因突變和其他社會因素如何共同影響反社會行為。例如,研究發現血清素轉運蛋白基因(serotnin transporter gene)的一種變體會讓人出現攻擊和掠奪心理,在弱勢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往往具備這一心理特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生物駭客?基因啟迪時代來臨,DNA也可以被編輯》(原標題:惡魔的基因)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