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交、感情或身體狀況中挖出你的弱點,進而摧毀你的身心… 揭東德國安部門超變態監控手法

2020-06-07 07:00

? 人氣

1950 年,東德成立國家安全部,即「史塔西」(Stasi)。直至 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為止,東德人近 40 年來一直在史塔西的監視下生活。以剷除「階級敵人」為名的監控工具,如何監視、控制人民生活,進而破壞抗爭力量?

1950 年 2 月 8 日 ,東德人民議會(Volkskammer)在第十屆會議中,決定建立國家安全部。1950 年代初的史塔西規模不大,且監視手段不完備,主要針對與西方組織有聯繫者,以及國內知名反對人士。東德在 1953 年爆發接近 100 萬人參與的「六一七起義」(East German uprising of 1953),由於史塔西被指無法預計叛亂、監控不力,執政德國統一社會黨(Socialist Unity Party of Germany)在同年 9 月 9 日一項決議中強調,要建立一個更強、更可靠的系統。史塔西因而著手擴大監視及控制民眾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史塔西在 1989 最高峰時期,共有約 91,000 名正式員工。另外,有 50 至 200 萬非正式僱員(Inoffizieller Mitarbeiter),即告密者;整個東德中,每 30 人裡,至少有 1 人為其服務。無處不在的線眼,令 560 萬,即超過 3 分 1 東德人受到監視、難以信任任何人,陷入恐怖之中。組織試圖滲透人民的個人生活,收集他們的生活細節,用以識別所謂的潛在敵人。柏林的史塔西博物館(Stasi Museum)便藏有大量當時收集所得、極其私密的個人資料,甚至有人們臥室的照片和唱片珍藏等。

史塔西無處不在的線眼,除了用來收集信息,亦是其「瓦解」(Zersetzung)策略的一環。「六一七起義」遭蘇軍鎮壓後,他們就負責大規模監視及防範人民動亂。起初純粹以監禁、酷刑虐待等方式執行。但 1970 年代起,東德希望在國際間塑造正面形象,故他們的手法亦有所轉變。史塔西的「分解」,旨在破壞特定團體的運作及個人生活,最終令這些團體行動失效或者完全停止運作。

(圖/*cup提供)
史塔西到一所公寓秘密搜查,並拍下臥室照片。照片在 2011 年於柏林 Morgen Contemporary Gallery 作展覽。 (圖片來源:JOHN MACDOUGALL/AFP via Getty Images/*cup提供)

史塔西到底如何向個人施壓?「分解」的第一步,是針對目標,透過國家所擁有的數據和信息作評估。諸如一個人的醫療、學校、警方紀錄等報告,以及搜查目標住所等,都在收集及評估資料之列。史塔西希望從社交、感情或身體狀況中找出一個人的弱點,以此向目標施加壓力。收集分析個人資訊後,就會直接觀察目標,補足秘密監視得來的信息,以便稍後與目標交流時,使其產生不安與疑慮。

史塔西會不時訊問目標人物、截停搜查、在電話製造奇怪的聲音,並公然到目標人物的工作場所拜訪,故意要其僱主與同事察覺,對方已成警察針對對象。目標人物的身心會不斷受滋擾 —— 將鬧鐘響起的時間撥前、襪子放在其他地方、以其名義訂購商品,以至損壞目標人物的汽車等等,都是其的滋擾手段。目標人物亦可能會經常被捕、在街上遭人毆打,或通過散佈謠言,使其在工作場所受欺凌、遭鄰居迴避等。家庭是脅迫的最後手段,有時是向目標人物的家庭成員施壓,有時則以家人的前途說服目標人物,使其屈服。

而滲透入組織的史塔西成員,會在組織內製造涉及政治、金錢利益和人際關係的衝突。他們派出的臥底成員亦會阻礙及破壞對象組織的活動,表面上同意執行任務,卻不斷丟失組織的設備,進而反覆要求改動計劃,嘗試引導組織進行威脅較小的活動等。此外,史塔西會散佈一些不可接受的行為、政治分歧的謠言,打撃目標組織與其他團體的合作,藉以孤立不同的反對力量。

至於大量告密者,亦是史塔西獲取不同團體資訊的常用方法,更是「分解」的一部分。在抗爭組織裡,告密者通常受到來自他們的壓力、遊說或勒索,從而協助監控。亦有可能從外界找來其他告密者,讓其設法滲透目標組織,並獲得組織的信任。

告密者的存在,並非一個秘密,只是反對組織無法得悉誰是告密者。史塔西十分樂意讓人們知道,自己一直在窺探他們,並散佈謠言,表明早已在組織安插臥底,挑動內部不和與猜疑。史塔西的「分解」,令人們對其產生恐懼、不信任他人,甚至令目標人物陷入瘋狂。有報告顯示,過去曾遭「分解」對付的 1 萬人中,便有 5 千人留下永久性的精神損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東德國安部門史塔西 —— 監控如何「分解」反對力量)

文/ HUGO SZE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