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誥專欄】「斷捨離」不只是扔東西的口號!真正的「減法生活」是學習做選擇

2017-05-22 11:43

? 人氣

學習做選擇,把能量放在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人、事、物,讓生活更簡單、讓心靈更澄淨,也讓情緒更穩定。

近幾年,「斷、捨、離」的概念相當盛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的斷捨離不單單只是扔東西的口號,它其實是提醒我們學習在生活中選擇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屏除那些不必要而多餘的部分,並且將這樣的態度實踐到生活其他層面,讓居家環境更單純,讓我們擁有更好的能量與更健康的生活。

套一句金城武在廣告中的台詞:世界愈快,心則慢。

(圖/翻攝自youtube)
資訊快速爆炸的時代,你願意讓心慢下來嗎?(圖/翻攝自youtube)

相對於追求並滿足更多的慾望,或許在這訊息爆炸、物質奢華的年代,我們更需要的是努力從生活大量的訊息當中,辨識出不重要的東西、將其剔除,並且針對留下來的、對我們有意義的部分,再從中稍作排序。

這樣我們就能將寶貴的時間與能量投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我將這樣的生活方式稱之為「減法生活」

每一年農曆春節前夕大掃除,我的速度都很快。秘訣只有一個字,那就是:丟!

不過,丟東西當然不是未經思考就全部扔進垃圾袋裡。對我而言,超過五年都沒有動過的東西通常只剩下兩個功能:一是留念,二是占空間。

而那些我們覺得雖然用不到卻好像很重要的東西,通常放了幾年之後,有九成還是會被我們丟掉。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依舊覺得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其實少之又少。

我們總是很努力地想多賺些錢、多買些什麼、多得到些什麼,在這個世界上,多擁有些什麼好像就等於更有成就、更幸福、更完美無憾。可是,這些東西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有沒有可能,大部份其實只是我們的想要而非必要?即使得到了,我們的人生也未必因而更有意義、更幸福?

為了滿足這些想要,我們必須耗費更多的能量、犧牲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事情,卻忽略了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是什麼。

這樣的生活,真的值得嗎?

(圖/pakutaso)
為了滿足「想要」,我們必須耗費更多的能量。(圖/pakutaso)

許許多多我們努力追求的那些更好、更美、更多的物質或目標,乍看之下真的很吸引人,但這些東西就像是有些人喜歡購買各式標榜極簡設計風、高價位的物品,企圖讓生活看起來更簡單、更樸素,然而只要超過了自己的需求,塞在一起不但沒有讓生活變得更簡便、更美好,反而還成為另一種負擔。

你必須了解一個不爭的事實:

每個人一天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你在某件事情上耗費更多的時間,就勢必擠壓其他事情的時間。

在這個訊息多元而繁雜的年代,若你無法試著讓某些事情簡單化,林林總總的事項將會壓得你喘不過氣。如此一來,一旦面對突發狀況或挫折時,你又怎麼期待自己有能量沉著以對、保持穩定的情緒呢?

在關係中,對我們所愛的人以及愛我們的人投注心力、細心地經營彼此的關係;不用耗費力氣去討好那些不喜歡我們、與我們生活不相干的人。關係重視的是真誠與品質,而不是客套與浮濫。

在人際互動中,不用強迫自己成為那種大家都喜歡的人、不必將能量投注在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也不要去期待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的努力或委屈。

我們的人生不為誰而活,而他人的眼光也無法決定我們真正的價值。

在工作中,設定目標、擁有鬥志固然重要,但不必總是拿他人的年薪與職位來做比較、不須把生活塞滿工作才叫做認真努力。工作與成就都只是生命的一部份,如果你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各種與他人的比較,那麼這一生,你可能會耗費許多時間責備自己與怨嘆命運。

在生活中,要時時提醒自己:別人怎麼看我們,不代表我們就是那樣的人;別人拋出來的責任,我們不必一肩扛起;別人不理性的指責,我們無須照單全收;別人施予我們的期待,我們也用不著耗費自己寶貴的時間使命必達。

(圖/翻攝自youtube)
減法生活:不要讓別人的情緒影響了自己。(圖/翻攝自youtube)

活,是要幫助自己辨識哪些價值是我們重視的,並且試著將這些價值依照重要性排列,然後參考排序來決定投入的時間;減法生活幫助我們設立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限,避免自己總是為他人的生活負責、不讓別人的情緒影響我們。

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或許無法全然如我們所願,工作依舊競爭而忙碌、生活總是充滿未知與挑戰、關係難免會有衝突與誤解,但是,我們可以練習捍衛我們認為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捨棄那些不重要或不需要的東西,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來經營生活、照顧自己。

簡單的生活,可以讓心靈更加澄淨;澄淨的心靈,幫助我們擁有更多的能量來因應生活中的各種情境。面對生活的許多情境若能感到自在、能夠游刃有餘地去因應,你就不會因為心靈的空間被擠壓而感到不舒服、避免因為緊繃的身心狀態而像炸彈那樣不定時引爆。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情緒,都是忠實呈現我們身心狀態的重要指標。認識它們、學習與它們共處、練習更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你就更能夠成為情緒的主人、更了解如何自在地經歷這些情緒,進而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