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職業,人工智慧也無法取代!李開復「5秒鐘準則」解謎,原來人腦還是很強的啊

2017-05-18 15:47

? 人氣

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什麼樣的人類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全部或部分取代呢?哪些從業者應該盡早做好準備,以適應或轉變到全新的工作崗位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此,我有一個「五秒鐘準則」,這項準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適用的。

李開復的「五秒鐘準則」: 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 在五秒鐘以內的時間裡,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會被人工 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

比方說,傳統意義上,在股票交易市場工作的普通交易員,只是扮演資訊輸入員或中間人的角色,在嘈雜、紛亂的市場裡,一面關注買方訴求,一面關注賣方訴求,所做的工作只是根據買家或賣家的指令,完成實際的交易操作。對於一樁交易能否成交,他們只需要關注具體數字和市場行情, 就能夠做出判斷。基本上,每個獨立判斷,只要花兩、三秒 就能做出。今天的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足以完成這類簡單的仲介性質工作,而這就是今天在各大股票交易市場 裡,傳統意義上的交易員正大幅讓位於電腦的原因所在。

另一個例子是,在駕駛汽車的時候,人類司機根據路況所做的判斷,其實都是人腦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完成、立即做出反應的。否則,如果人類司機對路面上突然出現的障礙物、交通標誌、行人等的,無法在一、兩秒內做出即時反應,那麼駕駛的危險性必然大幅攀升。這其實也側面說明 了,汽車駕駛這項工作,需要的主要是快速感知外界環境、 快速判斷,並且快速回應的能力。這種決策能力符合「五秒鐘準則」,所以汽車駕駛工作終將被自動駕駛技術全面替代和超越。人工智慧足以在更短時間內,做出跟人類一樣或是 比人類還精準的判斷,將駕駛安全等級往上提升。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縝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複雜的決策,每個具體判斷並非人腦可以在五秒鐘內完成,那麼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你的工作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 例如,新聞撰稿就有簡單和複雜之分。資訊報導類的新聞撰稿,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人工智慧的新聞寫作工具所取代。比方說,在體育類、天氣類、財經類的新聞報導中, 人類記者做的通常不外乎簡單組合事實、報告情況,按照某些既定格式完成文本寫作。這種工作不需要複雜的判斷,可 以被機器取代。

但是,同樣是新聞類寫作,如果你所撰寫的是《紐約客》(The New Yorker)類型的深度評論文章,每篇文章都需要大量採訪為基礎,並且在原始素材之上,發揮作 者的歸納和推理能力,提煉出相對複雜的邏輯結構,設計出最適合主題的表述形式,這些工作每一項所需要的思考時間,都遠遠不止五秒鐘。有能力為《紐約客》撰稿的記者,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威脅。

當然,這裡說的「五秒鐘準則」只是個經驗法則,可以舉出許多並不符合這項準則的個例。例如,根據病人的化驗結果或醫療影像,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診斷,這件事並不是一個醫生可以在幾秒鐘時間裡就能完成的。但隨著今天電腦視覺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深入應用,人工智慧確實可以代替一部分醫生的工作,快速完成基於數據或影像的初步病情篩查。再比如說,雖然許多簡單工作,例如病人護理,在工作中不需要特別複雜的決策過程,但接受護理的病人,很多都會特別在意自己與護理員的溝通,像這種需要人與人交流的工作,就很難被機器所取代。

基於「五秒鐘準則」,我個人預測,從事翻譯、新聞報 導、助理、保全、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家政等 工作的人,未來十年將有約 90%被人工智慧全部或部分取 代。如果就全人類的工作進行一個粗略的估計,我的預測 是,大約  50%的人類工作,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

大部分工作將會發生轉變,而非消失

我曾向《人工智能時代》一書的作者,也是電腦科學家、 連續創業家暨未來學家卡普蘭提問,人工智慧將在不遠的將 來,造成人類多大範圍上的失業?由此引發的失業,會成為 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嗎?

卡普蘭的觀點非常明確:不是所有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相反,很多工作都會轉變為新的工作機會。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銀行的櫃員。過去,大多數的銀行櫃員,總是在做最基本的銀行交易。顯然,ATM 自助服務終端的使用,已經代替了一定數量的銀行櫃員的傳統工作。但有趣的是,銀行櫃員的雇員數量不降反升,這是因為 櫃員的工作轉變了。我們仍然管他們叫銀行櫃員,但他們的工作描述與二十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櫃員不是坐在那兒等著幫你取錢存錢。今天的銀行櫃員,已經成了銀行各類業務的銷售員。 你可以走進一家銀行的分行,跟櫃員就銀行業務展開交談, 他們可以為你提供所有幫助。這項工作已經不同了,但職位的名稱還沒有改變。技術讓銀行變得更加高效、更易擴展, 銀行可以開更多的分行,聘雇更多員工,在新的領域投資並 製造新的工作機會。

卡普蘭的這項分析,僅僅以銀行業過去幾十年間櫃員數量的增減為論據,可能會有些片面。我覺得,長遠來看,銀行是否總是需要那麼多客服人員,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人工 智慧對提升客服人員效率的作用,必將愈來愈明顯。如果只考慮銀行內部的工作轉變,我認為,銀行櫃員數量在未來的 總體趨勢,還是會逐漸減少的。

事實上,工作轉變和遷移,不僅僅發生在一個行業內部,也許未來更常見的是跨行業的工作轉換。當銀行業不再需要這麼多客服人員的時候,這些人完全可以轉移到服務業,從事那些必須人與人直接交流的工作。未來,我們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參與人際間的交往互動,建立機器與人類的交流溝通模式,而這些對服務業來說至關重要。AI 技術能夠使未來的服務業,更被人們期待和尊重,也完全可以讓服務業接納許多從其他行業轉移過來的勞動力。

在卡普蘭看來,人工智慧可能取代的工作,大多擁有清晰的評估標準,工作業績可以客觀衡量。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工作,通常需要人類做出決策,例如風險投資人仍然需要面對面和創業者會談,以確定投資意向。即便是高級教育背景的人,也會花很多時間來做重複性的工作,而這些重複性工作最容易被自動化。這可以讓那些高級人才,將更多時 間用於那些最能發揮他們的技能特長,最不容易被自動化的工作部分。

我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裡,人類工作的轉型在所難免,但這更多意味著新的工作方式,而非大量的失業。我的大女兒在學服裝設計,在過去數十年裡, 因為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服裝設計這個行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學服裝設計的人,必須親自學習從材料、設計到剪裁的每一個細節,親自動手量體裁衣。但現在互聯網上,出現了不少設計師與服裝生產環節 之間的協作平台,透過互聯網進行分工合作,設計師只要負責設計款式,把設計圖發給服裝製造的上游廠商,廠商就會根據設計師的設計,完成服裝的實際生產。

在歷次變革中,懂得發掘美、展現美的時裝設計師,他的工作會因為需要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不會消失。產業鏈上的其他相關工作,則會因技術的引入而不斷變化。不過,最終的結果不一定是從業人員的減少,更有可能的是服 設計、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也就是說,失業問題未必會如某些人想像的那樣嚴重。 科技發展將造成一部分簡單工作、底層工作的消失或轉變, 但由此也會催生出更多新型、更需要人類判斷力和創造力的工作類型。

AI 只是人類的工具,科技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 如何使用科技,以及如何圍繞人工智慧這樣一種革命性的新 科技,建立配套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用制度來保障人人都可享用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同時不必擔心失業等潛在風險。

本文經授權取材自天下文化《人工智慧來了》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