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媳婦當人看,很難嗎?荷蘭婆婆對我說的4句話,讓我深深感受何謂「尊重」

2017-05-17 09:00

? 人氣

四、 你得到的愛,夠嗎?

這句話是婆婆對我老公說的,我知道後覺得非常刺耳,第一時間的反應當然先是錯愕:公婆怎麼會這樣問?他們憑什麼質疑我給老公的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我認真思考,誠惶誠恐的反問自己:「是我們第一次以『家庭』的型態回來,我這個妻子哪做得不夠,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子沒有得到家人間應有的關愛嗎?他們覺得自己兒子選錯老婆了嗎?」

當時身為新手媽媽的我,的確是時常因為照顧小Jivan而忽略老公,太多的愛和關注只放在孩子身上,若再遇到自己健康狀況差,就容易對最親密的枕邊人態度不好,為了省力只說「命令」語句。

要是我看到未來的兒子結婚後,另一半總是生病,照顧孩子又照顧老婆已經滿疲累的,還得不到對方的溫柔對待,我肯定會又心疼又生氣的。這其實是自然反應啊!

「將心比心」,是婆婆充滿擔憂的這句話點醒了我。她沒有對我與老公的關係、相處方式妄下定論,也沒有直接對我發脾氣、對我的態度轉差。

若老公沒有告訴我,剛剛他的媽媽這樣關心他、注意他的感受,可能我還沒那麼快自覺到,我對老公的態度已經差到影響了這個新家庭的和睦,甚至已經讓他人覺得「我不夠愛另一半」。

婆婆認為自己沒理由去干涉兒子與媳婦的生活,「孩子結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了,他們的事自己解決」,既然不是當事人,婆婆也深怕她看到的或許帶有成見,所以出於尊重我與老公組成的「家庭」,她選擇在我不在場時私底下「關心」兒子。也間接,給予我空間自省,和她繼續「相敬如賓」。

結語

其實,婆媳相處的智慧,往往先是從「婆婆不用自己的標準和期望,去要求別人的女兒」開始,不因是「婆婆」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忽視媳婦也是需要受到尊重的獨立個體。每個人都具有自由意志,卻常常是當了家人後,反而更容易踰矩,忘記了對人的基本禮貌。

「女人,為何要為難女人呢?」我一位女性朋友L的婆婆,常常對L說要獨自把她的金孫帶出國受教育,硬是要L趕緊斷母奶。請問這位婆婆,您有想過一位母親的感受,甚至詢問過L的意願嗎?

還有Z的婆婆,只要金孫飯吃不好,就嫌一定是Z煮得難吃,還在金孫出生後的5個月「規定」她不能出家門,只因為金孫太小不能帶出門,要Z一併留在家。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婆婆覺得自己有「權利」圈住另一位女性的自由?我們從陌生人變成家人,是枷鎖、是疼愛、還是世代與生命的延續?

上述4句話帶給我衝擊,更讓我反思婆媳關係的經營,從教養權的回歸、徵求母親意願、重視我的存在,到關心但不介入兒子新組成的家庭,在在讓我感受到,我與婆婆是兩個「對等」的關係。

我不認為來自荷蘭的婆婆做什麼都是對的,身為晚輩,我絕對是尊重她的,但尊重不是畢恭畢敬、唯命是從。反骨的我,對自己的母親我都不一定逆來順受了,更何況我本來就不是婆婆的女兒(甚至不用叫她媽媽)、她也不是我的母親。

唯一能沾上邊的血緣關係,是我生了一個她的孫子,但她愛孫子的前提,仍尊重我身為「孫子的母親、兒子的牽手」,而不是樣樣都要伺候著、卑微聽命於婆婆的「我的媳婦」。

我非常感謝,我是一位被尊重、不被婆婆無理期待的媳婦。雖然「相敬如賓」是用來形容夫妻相處的,但用在婆媳之間上,我覺得更能讓女人們間的關係,細水長流。

作者介紹│谷卓

是老師,但最喜歡當媽,並趁孩子睡去後寫些什麼。 求學階段歷經加拿大、澳洲、荷蘭的滋養,蹦跳20餘國。夢想蒐集各大城的國際馬拉松,還有一顆與家人在天涯各方露營的自然心。對未來在世界何處落腳保持開放態度,荷蘭老公總說:「一起就好」。 臉書專頁:Jivan小天涯手記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