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經歷6位帝王、男人不過是張棲身的床榻,唐代女神蕭皇后,道盡了人生真相

2017-05-28 07:30

? 人氣

第二部分以「實庸薄之多幸」起,至「苟無希於濫名」終。從賦的字面意思上來看,她是在感念隋煬帝,正是他讓她獲得了自己曾經想都未曾想過的恩寵,對此她心存感激,甚至有一種生逢明時之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部分是從「惟至德之弘深」開始一直到「撫胸襟而未識」。在這部分有一個典故值得我們去注意,那便是「故劍」,這一典故出自《漢書.外戚列傳上.孝宣許皇后》,漢宣帝在未登基之前曾經娶許平君為妻——一個庶人的女兒,在他登基之後「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

這與她的身世何其相似,她雖貴為一國之公主,但自小就因出身問題而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嘗盡了貧苦的味道,而此時的隋煬帝已經由王提升成了君,即便身分置換,對她的恩寵卻並未因之改變,以「故劍」之典而喻此時她與隋煬帝之間的情,情深而意綿,但這種恩寵也使得她有些不安,所以她才會「何寵祿之逾分,撫胸襟而未識」。

這種不安還在一步一步向她逼近,以致使她覺得感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內慚惶而累息」,「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而這壓力則源於她對隋煬帝的愛,源於對將會失去這愛的怕,為何會怕失去這愛呢?在第四部分中為我們揭露緣由。

第四部分是從「夫居高而必危」起至「庶積行以成仁」結束。起句便是「夫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這是道家修道的一種方法,以無為之道,守雌尚樸的信條來靜下那顆躁動不已的心。但同時也是對自己所愛之人,以及世人對自己所愛之人的一種勸誡,隨後她又欲以古之賢德為自己的榜樣,要「時循躬而三省」、「庶積行以成仁」。

最後四句是自陳之句,「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是交代了作此賦的初心是希望有人能夠明白自己的用心,而想要讓誰明白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在最後兩句「誠素志之難寫,同絕筆於獲麟」中,她又用了一個典故「獲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載:「春,西狩獲麟」。西晉杜預為《春秋左氏傳》所注,曾對此評曰:

「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以此典故寓意看來這最後一句似乎表達出一種時不我與的悲情。

面對已經沉淪在驕奢淫逸之中的隋煬帝,這一篇賦又怎能扭轉得過來他迷失已久的心智呢?於是便有了史書中記載的這一幕:

「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后曰:『外聞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斬之。後宮人復白后曰:『宿衛者往往偶語謀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