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個優秀女兒,忽然就變憂鬱症患者?媽媽強忍不捨談過往,道出堅強克服歷程…

2017-05-16 08:00

? 人氣

當我的女兒基雅拉告訴我,她正為憂鬱、焦慮和藥物成癮所苦,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她的父親和我一直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還是難以接受──這麼有魅力、關懷他人的女兒,這麼受老師、朋友與家人喜愛的女兒,竟有這樣的診斷結果。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打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感受到任何一名母親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有的情緒──害怕、難過,並決心盡一切力量找到可以幫助女兒的方法,卻也同時對女兒產生一股強烈的驕傲感。

儘管向人求助會展現自己軟弱的一面,每一秒鐘她都奮力為自己作戰──最終她沒有隱瞞我們,而是向我們坦承一切──這種坦誠的勇氣,令我感到驕傲。

身為一名母親,我從來沒有這麼強烈希望她能聆聽我的話語,真正聽進我說的字字句句。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她,向外尋求幫助是一種力量的展現;而我會在這一路上陪伴她踏出每一步。

我立刻埋首鑽研,學習一切與精神疾病相關的知識,並聯絡心理諮商師,將協助基雅拉邁向復原之路的所有線索湊在一起。尋找資源並不容易,我們必須信任陌生人給予的建議,並做出重大決定。

我們很幸運,有辦法找齊足夠資源讓基雅拉開展復原之路。但是我無法想像,那些沒有如我們一般擁有資源的家庭,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當我們盡全力幫助女兒的同時,我們也清楚看到,人們無謂地承受現有精神醫療體系缺乏結構的苦果。

很清楚地,應該有人做出改變。我擔任紐約市市長夫人後,立志將改善精神醫療相關事宜作為首要任務。我與先生白思豪市長(Mayor Bill deBlasio)攜手並肩,企圖讓紐約市帶頭,成為最需要的人都能輕易獲得醫療服務與支持系統的城市。白思豪市長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內,預計在精神醫療的項目編列5百億美元經費。2015年下半年,我們更推出了「繁榮紐約」(ThriveNYC)計畫。這是將紐約市精神醫療系統打造得更有效率的行動計畫。同一年,我們邀集全國各地的市長,呼籲他們進行同樣的變革。

光是在紐約市,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危機規模就相當驚人。據報,有將近百分之八的紐約市高中生曾有自殺企圖。每年有相同比例的紐約客經驗與憂鬱症有關的症狀。再來,每年平均有1800個死亡案例,18歲到64歲成人的急診個案更高達7萬件以上,都可歸因於酒精濫用。

根據「繁榮紐約」的研究,非故意藥物濫用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過兇殺案與駕駛意外死亡加起來的總人數。

基雅拉將痛苦轉化成力量的來源。她正在努力復原中,並設法為面臨相同困境的年輕人發聲。她也計畫投入社工領域的工作,以幫助更多的家庭。

當我聽著基雅拉分享她的故事時,我已經分不清究竟是她在追隨我們的經驗,還是我們在學習她的。我總是以她為傲。看著她過去這幾年的努力,我出於母愛而對子女產生的那份驕傲感,轉化成了一股更為深刻、有時甚至是敬畏的仰慕之情。

「尋求幫助」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展現。所以,告訴你的母親,你需要幫助。我對基雅拉的愛以及信心,從未動搖過,如今甚至有增無減。我們至今仍期許能將紐約市打造成一個支持與復原機制更好的地方,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基雅拉的父親和我所帶給她的啟發,就如同她對我們帶來的啟發一樣多。

筆者介紹|席琳.麥克雷

席琳.麥克雷(Chirlane McCray),紐約市(New York City)市長夫人、作家、社會運動者,亦曾擔任行銷主管。在1990年代初期,她擔任當時的紐約市市長大衛.丁金斯(David Dinkins)的文膽。也是在那裡,她遇到現在擔任紐約市市長的先生白思豪(Bill de Blasio)。她相當積極參與許多性質不同的非營利組織與議題導向的社團,其中包括「可食校園計畫網絡」(Edible SchoolyardNetwork)、「亨特學院自閉症研究中心」(Hunter College center for autismresearch)、「女性主義出版社」(Feminist Press)與「全國作家聯盟」(NationalWriters Union)。

文章主圖取自Youtube,僅為示意,與本文無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書屋《我這樣告訴我女兒:寫給女孩們的信,關於勇氣、覺察、自信的能量與幸福未來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